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定文旅这几年:从老城根儿到网红地的逆袭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5 08:59:00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版图上,保定正以“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姿态强势崛起。

据市文旅局数据统计,2024年,保定累计接待游客1.2亿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322.64亿元,保定一跃成为新晋网红旅游城市。

2025年1月15日,《抖音2024城市文旅大数据(完整版)》发布,保定成为抖音用户喜爱的宝藏城市TOP2,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入选受欢迎的城市IP,保定文旅入选受欢迎的城市文旅官方账号。

从“直隶总督署”的历史回响到“太行步道”的生态秘境,从“西大街”的烟火气到“中国古动物馆”的科技魅力,保定文旅的“出圈”绝非偶然,而是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文化与经济共振的深层变革。

文旅融合:老保定玩出新花样儿

保定文旅的爆发,始于对千年文化底蕴的精准解码与创造性转化。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拥有直隶总督署、清西陵等69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以及白石山、野三坡等世界级自然景观。但真正让古城“活起来”的,是其以创新为笔,在历史与当下之间架起的桥梁。

1、博物馆之城:让文物在沉浸式体验中“开口说话”

自2022年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以来,保定构建起覆盖历史、人文、民俗、非遗、自然、科技等全领域的博物馆网络,更开创了颠覆传统的观展模式。

(中国古动物馆,图片由中国古动物馆提供)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推出“恐龙守夜人”沉浸式科普活动,通过光影技术与互动剧情,让游客化身“古生物研究员”,日均吸引超千名亲子家庭打卡;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引入AR眼镜导览,游客戴上设备即可“穿越”至清代署衙,与虚拟NPC上演“历史对话”;淮军公所博物馆(中国古戏楼博物馆)则将徽派园林与戏曲文化融合,游客漫步青砖黛瓦间,可聆听河北梆子的婉转唱腔,感受“一步一景一戏”的沉浸体验。这种“文物+科技+体验”的模式,彻底打破了静态展陈的壁垒,让千年文明以可触摸、可互动的方式重获新生。

(淮军公所)

2、书院之城:Z世代与传统文化的年轻化碰撞

莲池书院化身“沉浸式剧本杀现场”,高校学生社团扮演“古代书生”,通过诗词接龙、茶道表演等互动环节,还原明清书院的治学场景,吸引大量年轻游客“穿汉服、入书院、做古人”;市图书馆推出“冀图邮书”服务,5万册图书实现“云端借阅、快递到家”,让文化服务突破物理空间限制,成为年轻人手机里的“移动书房”。

(莲池书院,图片由莲池书院提供)

当千年书院遇上剧本杀,当古籍文献连上互联网,保定正以“历史+科技”的化学反应,精准击中Z世代的文化消费痛点。

3、太行步道:1117公里生态走廊的经济蝶变

作为华北地区最长的山地徒步系统,全长1117公里的保定太行步道串联起狼牙山、白石山等30余个景区,2024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148万人次。

这里不仅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更通过“生态+业态”的创新模式,衍生出低空飞行、星空露营、山地骑行等多元体验——春日步道旁的连翘花海成为网红打卡地,秋季红叶季推出“徒步+民宿”套餐,冬季则开发冰瀑观光专线。一条步道激活全域旅游,将太行山脉的自然禀赋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价值。

4、Citywalk线路:用脚步丈量古城的时空经纬

2025年五一期间,保定推出“时空重组・五一不堵”专属Citywalk路线:从直隶总督署的红墙青瓦出发,途经莲池书院的碑林石刻、淮军公所的戏楼飞檐,漫步至保定水利博物馆的科技展厅,再转至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最后在西大街的老字号店铺品尝驴肉火烧,于大慈阁的晨钟暮鼓中感受古今交融。

这条线路如同一条文化丝线,将散落的历史地标与现代生活场景编织成可体验的城市叙事,让游客在步行中读懂保定的千年脉络。

保定凭啥成网红?这几个IP太能打了

保定深谙“品牌即生产力”的当代逻辑,通过打造差异化IP矩阵,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城市流量入口,构建起“美食引流、节庆造势、赛事聚能”的传播闭环。

1、美食IP:从街头小吃到现象级消费符号

驴肉火烧、牛肉罩饼、白运章包子、鸡里蹦……这些承载着保定味觉记忆的美食,近年来在社交媒体上演“现象级出圈”。

(驴肉火烧)

更令人惊叹的是其IP衍生能力:从本土化创新的驴肉大饼、驴肉烧饼,到中西融合的“驴火咖啡”“驴肉比萨”“驴肉汉堡”,甚至跨界推出驴火味薯片等休闲零食,让传统美食以“潮玩”姿态走进年轻人的消费场景。2024年,仅驴肉火烧相关业态就带动周边消费超1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舌尖上的经济引擎”。

2、节庆IP:乡村音乐大会点燃城市热度

2024年8月,连续五周“霸屏”央视的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吸引129位一线艺人及乐队参演,金志文、王耀庆等明星现身“直隶第一街”西大街录制,通过央视平台与短视频传播,让保定成为全国焦点。

数据显示,2024年6月至8月,西大街接待游客147.46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330.80%,街区商户营业额平均提升2.5倍。这场“音乐+文旅”的盛宴,不仅让古城奏响时代强音,更开创了“央视背书+明星引流+全域消费”的节庆经济新模式。

(西大街)

3、赛事IP:“奥运冠军之城”的体育消费革命

作为培养出24位世界冠军的“体育之城”,保定以“体育+文旅”激活城市活力。

2024年全市举办各级赛事超千场,吸引省外参赛者及游客210万人次,拉动消费26.15亿元。以马拉松为例,2024年赛事带动消费1.44亿元,全网曝光超3亿次,2025年参赛规模扩增至2.5万人,报名抽签热度提升40%。

赛事期间,40家官方酒店推出优惠套餐,赛道串联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等文化地标,配套非遗展演、农产品展销,实现“跑一场马、游一座城、品千年文化”的深度融合,让体育赛事成为城市品牌的强力传播器。

记者手记:

从博物馆里的AR穿越到步道上的星空露营,从街头小吃的IP焕新到乡村音乐的央视绽放,保定文旅的突围之路,本质是一场对文化基因的现代转译——它没有停留在“陈列历史”的传统模式,而是以科技为翼、以创新为刃,让千年文明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的锚点。

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吹过太行山脉,这座古城正以“文化觉醒”驱动“城市复兴”,不仅为自身勾勒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清晰蓝图,更向全国展示了一条传统城市在新时代的破圈路径:唯有让历史与当下对话,让文化与产业共振,才能让古城的灵魂在时光长河中永远鲜活,让城市的魅力在时代浪潮中持续绽放。

上游新闻记者 蓝娅莉

相关文章

    给深圳教育工作者的一份特别礼物!这场音乐会成功举办

    九月鹏城,晚风伴着音符流淌。9月9日晚,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深圳市教育局再度携手深圳交响乐团奏响对教育工作者的崇高礼赞,用一场“老师 您好”2025年教师节音乐会,为全市教育工作者送上的一份特别礼物。华章共谱,礼赞师恩精心编排致敬师者匠心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与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何处是“江乡”?一个作家笔下的眉山故事和文化记忆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江乡”何在?对于眉山籍作家刘川眉而言,答案藏在水脉纵横的岷江岸畔,藏在苏轼笔下的远景楼头,也藏在一代代眉山人的文化记忆深处。近日,他的新作《江乡书》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以散文随笔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对家乡深情的文学回溯。全书收录38篇作品,分为“江乡故事”与“江乡斯文”两辑,从历

    河北博物院今年暑期累计接待观众76.2万人次,同比增长18.4%

    河北博物院今年暑期累计接待观众76.2万人次同比增长18.4%,其中省外观众占比40%8月31日,游客在河北博物院参观。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纵览客户端讯(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 见习记者刘蕴哲)从河北博物院获悉,2025年暑期,河北博物院通过延长开放时间、推出多元主题展览、策划专题社会教育活动等,累

    紧急通知!汉中龙头山、熊猫谷、黎坪、石门栈道等景区临时闭园

    根据气象预报,为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汉中市部分景区实行临时闭园管理,公告如下:汉台区:石门栈道风景区、天台山景区、黄花河景区; 南郑区:龙头山景区、黎坪景区; 城固县:桔园景区、南沙湖景区; 洋 县:长青华阳景区、金沙湖景区; 西乡县:午子山景区、骆家坝景区、樱桃沟景区、鲤鱼仙山景区; 勉 县:龙

    智慧旅游打开“诗与远方”

    漫步西子湖畔,游客扫码即可召唤“AI导游”,实时解说景点历史与典故;畅游海洋公园,仿生鲸鲨与游客共游“海底世界”;观赏敦煌莫高窟千年壁画,AI复原让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一段时间以来,场景复现与“具身”体验成为旅游热点,一系列创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文旅产业当中。新技术与新业态不断擦出火花,绘就文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