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宝安:打造“全民急救”新范式 以文明之光点亮生命之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30 10:27:00    

保障生命安全是人民的基本需求,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前提。深圳宝安以“文明+急救”创新理念全力构建“5分钟社会救援圈”,为市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社会急救的“宝安模式”为破解“不会救、不便救、不敢救”难题提供了生动样本,也为城市文明进步注入了强劲动力。

“天使白”“志愿红”双支撑

全民共建“行走的急救站”

宝安区在急救领域的创新探索,首先体现在打破专业壁垒、推动全民参与两个方面。通过“专业+社会”双支撑模式,宝安区构建起了一支庞大的急救师资队伍,形成“专业医护导师+志愿者助教”组合,人数超2100人,覆盖全区公立医院,同时组建了全市首支“社会急救培训志愿者助教服务队”,招募志愿者超2万人。

这些“白衣天使”和“红马甲”,如同星星之火,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燃料,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急救知识普及的燎原之势。

△在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社会急救培训。

“以前总觉得急救是医生的事,离我们很远,但参加了培训后才发现,关键时刻我们也能救人一命。”宝安区市民李女士在参加了急救培训后,成功救助了突然晕倒的邻居。

她的经历只是宝安区全民急救的一个缩影。宝安区充分发挥文明实践阵地全域覆盖、贴近群众的优势,将“区-街道-社区”三级文明实践阵地资源与区医疗急救资源深度融合,依托全区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市民社会急救技能培训和生命健康教育课程。

据统计,累计参训市民近100万人次,急救技能持证普及率提升至10%,远超《健康中国行动》对急救培训人数到2030年应达到人口数“3%”的要求。自2023年至今,学员出手救人案例527例,挽救了113条宝贵生命,患者存活率提升至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倍。

△在沙井中学开展社会急救培训。

宝安区实现了重点人员培训的全覆盖,他们因与人群密集接触,成为守护生命的前沿力量,在街头巷尾和日常工作中,随时准备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如今,无论是公安、保安、师生,还是城管及外卖快递从业者,都成为了一个个“行走的急救站”。从新安街道广场保安员成功救助心梗市民,到海滨中学学子张宇恒利用所学抢救老人,这些真实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无不彰显着全民急救的强大力量。每一个受助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被重新点燃,都是一份社会的温暖被传递。

△广东“微文明之星”张宇恒。

“人防”“技防”双保险

科技打破救援“时差”

在宝安区的急救模式中,科技的力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人防+技防”双保险机制,为生命守护筑牢了坚实防线。全区构建起“人防”应急响应体系,全国首个区级红十字会信息化培训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实现了线上学习、考核发证和导师管理的全流程闭环。这一系统,不仅让急救知识的传播更加高效便捷,还为参训人员建立了详细的档案,随时可查、可追溯。

社会急救应急响应小程序的开发,更是开创了“云端指导+就近驰援”的新模式。线上值守志愿者随时待命,当有急救需求时,他们能够迅速响应,通过云端提供专业的施救指导,同时通知附近的志愿者前往支援。这种线上线下协同作战的方式,成功远程指导现场施救321例,为生命争取了宝贵的黄金时间。

“有了这个小程序,感觉身边时刻都有急救专家在守护着,心里特别踏实。”一位经常参与急救志愿服务的市民感慨道。

△AED急救设备。

而在“技防”方面,宝安区同样不遗余力。邀请专家研判选址,在人员密集场所全域覆盖5100余台“救人神器”AED设备,使用率为全市各区第一。这些AED设备,如同一个个生命的守护站,静候在商场、学校、公园等场所,随时准备为心脏骤停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不仅如此,宝安区还创新性地开展紧急情况下的无人机AED调度,有效弥补了急救盲点,让科技的力量在生命的守护中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偏远角落,还是拥挤场所,只要有需要,AED设备就能以最快速度到达,为生命续航。

△无人机AED配送站试点。

“他塑”“自塑”双聚力

培育关爱生命文明新风

宝安区的急救模式,不仅仅是一次医疗领域的革新,更是一场培育文明风尚的有效尝试,通过“他塑+自塑”双机制,让市民认识并践行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在全社会营造了“时时处处人人”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以“他塑”为路径,宝安区全面延伸市“心光大道”项目成果,推出“瞬间·大爱”系列活动。急救培训、急救知识讲座、先进事迹分享等关爱活动常态化开展,如同春风化雨,润泽着市民的心田。

宝安“100个文明瞬间”被制作成展板及视频,在文明实践阵地宣传展示,将偶发善举培育成普遍价值认同。

△在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瞬间·大爱”主题文明实践活动。

以“自塑”为目标,充分激发市民向上向善的实践动力。日前,宝安区策划开展的“发现身边美好”文明实践活动,鼓励市民记录、传播社会急救等各类正能量故事。活动启动上线仅一个月,全网传播量破3000万,实现了“正能量”与“大流量”的双向奔赴。

市民用手机、用文字,记录下身边的急救故事、好人好事,这些平凡却又伟大的瞬间,在网络空间迅速传播,感染着每一个人。急救不再是一个专业高深的医学术语,而是化作温暖人心的力量,融入到城市的血脉之中。

“宝安区创新急救模式,以全民参与为核心,以科技赋能为支撑,以文明培育为灵魂,在破解急救难题的同时,也为城市的文明进步探索出了新路径。”据宝安区文明办负责人介绍,宝安区将继续深化拓展这一模式,引导更多市民“敢于施救、善于施救”,让爱心在全社会有效传递。来源:宝安日报、宝安区文明办

相关文章

    河南省采供血机构岗位培训在焦作举办

    日前,河南省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岗位培训班在焦作市顺利举办。来自全省18个地市血站的负责人及采供血机构骨干力量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无偿献血事业的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董文安以《献血健康传播与舆情防控的现状、挑战与展望》为题作专题报告,深刻剖析行业痛点,结合鲜活案例进一步推动全省无偿

    深呼吸!一场跨越1800公里的生命接力!

    54岁的汪平安,来自江西鹰潭。8年前,他开始被反复咳嗽、喘不上气折磨,稍动便觉窒息,“像被人捂住口鼻”。近一年半,他卧床不起,全靠呼吸机维持生命,连翻身都要姐姐帮忙,世界就剩床头到呼吸机那一米五的距离。2025年6月,辗转多家医院后,汪平安在上海市肺科医院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医生告知,他的

    九龙坡:“文明种子”遇沃土,“十大行动”催开满城幸福花

    “以前过马路提心吊胆,现在车让人、人快走,心里踏实多了!”在九龙坡区杨家坪商圈附近的斑马线上,市民张大爷的感受,道出了九龙坡悄然变化的日常。这些变化,源于一颗颗“文明种子”在九龙坡的深耕厚植。文明成果展示。2024年8月1日,九龙坡区召开城市现代化治理十大行动动员部署会议,正式启动相关工作。该行动计

    你好,“电”先生……

    近日,国网上海党校(培训中心)青年志愿者走进上海贝尔有限公司职工子女暑托班,开展“安全用电小课堂”主题公益活动。45名小朋友通过看动画、做实验、答问题,小手拉大手,将安全用电知识传递给更多家庭。活动现场,志愿者通过展示生动图片和趣味动画视频,让小朋友们了解电能的产生和能源多样性。志愿者还引导他们利用

    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办

    来源:【中国文物报】7月17日至20日,“聚落与社会: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办。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家,以及中国内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高校、文博单位、科研机构等60多家单位共1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