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央媒聚焦商邑殷墟丨河南安阳:满城尽带甲骨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9:59:00    

文化中国行丨商邑殷墟:满城尽带甲骨文

半月谈记者 袁月明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3300多年前,商王武丁率众迁都于殷,恢弘的“大邑商”由此在洹河岸畔拔地而起。如今,我们称这座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为“殷墟”。这里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作为“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街头,俯仰之间皆文韵,满城尽带甲骨文。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古老的甲骨文穿越历史烟云,应和着时代的脉动。

殷墟上的现代甲骨生活

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出发,向东南不过几公里,便到了有安阳“南锣鼓巷”之称的仓巷街。

古街不长,居中位置有一处别致的小院,时不时有游客慕名而来一探究竟:半空中,以甲骨文中鱼、鸟、龟等动物象形文字为原型的艺术装置立体悬挂,随风轻曳;四周,甲骨文创意海报、字体设计、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这是一处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甲骨文·创意设计中心,展示作品均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

“甲骨文大多是接近于图画的象形、表意文字,本身就极具美感。”陈楠说,希望通过现代艺术设计语言与数字化表达方式,在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与通俗化的大众传播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经过20多年探索,陈楠及其团队已设计推出甲骨文字库、甲骨文表情包、创意动画《甲骨文·二十四节气》等作品。其中不少都在网络空间广泛传播,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爆款。

1月29日,春节期间,在殷墟遗址进行的甲骨文与现代汉字互换游戏(郭丹 摄)

让古老文字融入现代生活,“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成为各界共识。河南安阳围绕“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持续发力。漫步安阳街头,处处是汉字文化的“活态展陈”:甲骨文元素的路牌、雕塑随处可见,逾百座甲骨文书屋自成风景,“甲骨文广播体操”走进中小学校园,甲骨文咖啡、甲骨文面条等成为游客逛博物馆时的“打卡标配”……

甲骨文广播体操(资料图)

甲骨文,正成为一种与当下生活密切相连的潮流,生生不息。

字里行间的中华文明密码

在殷墟博物馆的众多“明星文物”中,一块残断的牛肩胛骨,牢牢吸引着往来游客的目光——这块1973年在安阳小屯南地甲骨窖穴发现、编号为2172的甲骨上,发现了93个单字,文字清晰,契刻有力。“上面共有11条卜辞,卜问的都是‘商王田猎是否有灾祸’这一个问题,只是占卜的时间不同。”殷墟博物馆讲解员李甜说。

殷墟的诸多考古发现中,甲骨文可谓重中之重。19世纪末,时值国运衰微、西学东渐,“疑古思潮”风起,“废除汉字”的呼声甚嚣尘上。冥冥之中,1899年,清朝官员王懿荣偶然发现了“龙骨”上的神秘符号,经研究后认定其为比金文更古老的文字。

甲骨文由此现世,让彼时彷徨的知识分子为之一振。甲骨学奠基者罗振玉既惊且喜地发出“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的感慨。也正是从那时起,一代代学者薪火相传、接续探秘,解读字里行间蕴藏的中华文明密码。

甲骨文面条(资料图)

从外交征伐,到饮食宴飨,从农事活动,到流星、日食、月食这样的自然天象……甲骨文中的商王朝,那样真实而鲜活。

“甲骨文具有极大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透视殷商社会生活的重要素材。”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说,甲骨文不仅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自甲骨文起,从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无论书体如何变化,汉字依旧生机勃勃。

科技赋能,绝学不绝

走进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科技与古老文字的碰撞,迸射出奇妙的火花。

电脑上,数以万计的甲骨碎片的数字摹本、数字拓片等,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自动缀合,从零散的字符变为完整或较为完整的文本材料;另一边,研究者正在用扩散模型训练AI写甲骨字,以期通过生成更多甲骨字形,不断优化提升AI的“认字”能力……

“过去,甲骨学者往往靠记忆和手工一片片拼合甲骨碎片,破译起来颇为不易。近年来,AI、大数据、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识别与释读甲骨文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实验室主任刘永革介绍,截至目前,该实验室团队已成功缀合甲骨碎片105组。

据了解,迄今为止殷墟出土的刻辞甲骨共计约16万片,被广泛地分散收藏于国内外多个地点。2024年8月,刘永革带领团队赴韩国完成了7片甲骨实物的高保真数据采集工作,这是我国流失海外的甲骨文化遗产首次以数字化形态与故土重逢。“今年6月,我们团队还将赴法国进行甲骨实物高保真数据采集。”刘永革说,“期待散落世界各地的甲骨能早日在数字空间重聚。”

学生在殷墟博物馆研学(资料图)

数字化保护、数字化研究、数字化活化,科技赋能的触角早已延伸到大众文化普及领域: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通过“虚拟场景+屏幕融合”技术,一队队前来研学的孩子们得以与汉字的“童年”相遇,沉浸式领略甲骨文的构造原理;

在殷墟博物馆,搭载人机交互设备的甲骨文闯关游戏、甲骨文互动投影等,让游客在寓教于乐中,将甲骨文相关的知识内化于心;

打开手机微信小程序“了不起的甲骨文”,一片刻辞甲骨的三维模型、高清照片、微痕灰度图等分层铺展,甲骨上的笔画叠压关系、钻凿形态、材质纹理等,在掌心的方寸屏幕里一览无余。

在各种“黑科技”的加持下,昔日的“冷门绝学”热度不断攀升,在人们心中不断升温文化自信。(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5年第4期)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相关文章

    赏古趣 怡情致!逢春——馆藏竹木牙雕精品展开展

    15日,逢春——馆藏竹木牙雕精品展在市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由市文旅中心主办、市博物馆承办。共选取20件馆藏中极具审美价值的竹木牙雕器文物展出,展品雕工精湛、形神兼备,原本朴实无华的竹枝木料,在工匠的妙手巧思下被赋予了中国古典文化中超逸深远的精神内涵,尽显“枯木逢春”的生机与隽永——这也正是该展览名称

    出发,去埃及考古!上博将赴古埃及首都孟菲斯地区开展考古发掘

    以上海博物馆为核心的中国考古队首次深度参与埃及最古老核心遗址区的考古工作,也是继古埃及文明大展之后,中埃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又一项里程碑合作,这是今天下午举行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新闻发布会传出了消息。上海博物馆宣布,今年将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开展埃及最早都城孟菲斯地区塞赫迈特神庙的考古

    微信上线新功能!

    一键“文转图”!微信又有新功能啦评论想秀?一键转!视频号评论区里看到喜欢的评论,可以丝滑分享给全世界了。长按视频号的评论「转发」,评论就会转成图片,还可以点击图片下方的“看原影片”,即刻实现跳转观看。苹果用户已全量,安卓用户正在灰度中,请耐心等待~文字想“美”?一秒变!文字也能“装修”一下,秒变趣味

    微信又上线新功能!网友:太丝滑了

    好消息,微信又有新功能啦!只需动动手指,就能一键“文转图”,快分享给你的好友试试~文字想“美”?一秒变!文字也能“装修”一下,秒变趣味图片。微信输入法的“文字图片”功能,能在输入文字后自动生成各种样式的图片,背景、字体、风格随心搭。不用跳修图软件,也不用纠结排版,发朋友圈、甩群聊轻松拿捏。金句想留?

    (世运会)世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举行(2)

    当日,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四川举行。 7月26日,火炬手曹茂园在传递火炬。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7月26日,火炬手程洪(右)、林寒在传递火炬。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7月26日,火炬手王连正在传递火炬。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7月26日,火炬手张娟娟在武侯祠博物馆传递火炬。 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