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小阵地”发挥“大作用”:文明建设常态化的南海实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3:04:00    

4月20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位于南海的翠颐社区迎来一个特别的读书节。当天,一场公益3D立体书展+一起读诗读书活动,让50多位小朋友、居民沉浸式文化体验。这是翠颐社区文明实践站链接资源,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探索社区运营模式,推进社区文明建设常态化的又一缩影。

当前,佛山市提出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深化社区(小区)的文明建设常态化,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辅相成,必须融合起来、统筹推进。”在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看来,南海要全面推广柔性治理模式,用好文化在价值导向、情感疏导、关系塑造上的柔性力量。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是“柔性治理”的深刻内涵。在这方面,南海诞生如翠颐社区类似的多个典型案例,以文明实践激发的工作亮点频出,如推动全域“创熟”,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用爱心换“文明积分”,以积分换奖品;创新村史文化赋能文明乡风建设,推进“一村一史一志”工程等等,走出了以文明实践推动基层善治的新路子。

在南海,“小阵地”也能发挥“大作用”。2025年,南海将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推进社区文明建设常态化,着力做好“四个合”文章,激发社会文明善治活力,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将文明实践全要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让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舞台上的“主角”。

典型示范:翠颐社区把文明建设融入日常肌理

翠颐社区的高楼间总是透着一股别样的温情。

比如,在这次读书活动上,3D立体书画展展出近200册,分为12个主题,有科普读物、童画故事、历史文化、地理知识等,每一本立体书都能勾起小朋友满满的好奇心,新奇好玩,拉一拉、推一推、转一转,每一个机关的设计都是一次充满趣味的“探险”。

翠颐社区一场公益3D立体书展+一起读诗读书活动,让50多位小朋友、居民沉浸式文化体验。

书展期间,社区还邀请到佛山市十大书香家庭、南海区优秀阅读推广人梁紫霞为带大家一起读诗。多元的阅读体验服务,以传统书卷与现场一起共读诗歌的形式,让居民慢慢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推进文明新风尚。

据悉,本次活动由社区“合作伙伴”提供,下一步,翠颐社区将继续从居民需求出发,引进更多组织、商家提供多元服务,以“小生意+大公益”为核心理念,满足多元群体需求,同时通过低偿收费模式,确保服务的公益性和可持续性,让“小阵地”发挥“大作用”,丰富社区空间,探索商家与社区协同发展的治理新路径,持续推进文明社区建设。

翠颐的文明亮点,远不止于此。自被确立为佛山市深化(小区)文明建设常态化试点以来,翠颐社区从队伍、活动、联动上发力,让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延伸到细枝末梢。

翠颐社区公益3D立体书展+一起读诗读书活动现场。

“我们把党员、志愿者、创熟同路人、网格员等群体组织起来,让他们化身宣传大使,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宣传教育群众。”翠颐社区党委书记关绮珠谈到,队伍常态化是文明建设常态化的基础。20个社团以及志愿服务队,810余名党员,98名楼长,60多位义教老师队伍,组成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明建设的先锋队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天台农场、小区门口、楼道里、斑马线上,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翠颐社区将人才队伍的力量用到极致。例如,作为南海区成立在职党员报到党委的试点社区,翠颐社区把810多名党员分到了12个功能性的党支部,将医生、护士为主的党支部分配到老年人较多的片区,满足居民医疗保健需求,真正把资源和力量下沉到社区。

让文明常态化,光有领头羊的力量还不够,关键在于群众的积极参与,活动常态化显得尤为重要。依托桂城街道成熟的“熟人社区”工作机制,翠颐社区通过发动小区的98名楼长,定期收集居民意见,将文明建设工作延伸至楼道。同时,发挥物业管家和两个街坊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巡查、接待工作,广泛动员各类群体在小区内常态化开展文明建设工作。

翠颐社区公益3D立体书展+一起读诗读书活动现场。

现如今,南海颐景园的街坊会在每周二、周六下午,以及每周四晚上还会常态化开展值班、巡查和接待,已经坚持超4年。因为有楼长和街坊会的参与,小区的矛盾都得到前置化解。同时,社区学院每年恒常公益课程超500节,服务群众达11550人次。社区学院不仅提供丰富的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还成为了居民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进一步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文明氛围的提升。

“在翠颐社区,文明不是‘要我做’的任务,而是‘我要做’的本能。”关绮珠说,当每个个体都被激发出向善的内生动力,这座社区的文明之花,便注定会常开不败。

四大合力:南海全面激活文明实践的内生动力

近来,南海区通过做好“资源整合”“治理融合”“创新结合”“机制耦合”的文章,不断推动文明实践提质拓面。除翠颐社区外,五颜六色的文明之花,还开在南海的各大社区和村居的大地上。

在桂城街道灯湖社区,“慈善+公益+治理”的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了文明实践项目化;雷锋日的“全民文明拾跑”、端午节的“旱地龙舟集福”、乒乓球羽毛球大赛的“同心协力奋勇向前”、中秋节的“邻聚灯湖情暖中秋”等各大文明实践品牌活动,已成为文明新风的最强音。

在狮山镇朗沙社区、里水镇鹤峰村,文明实践积分制将村民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等内容量化成分数指标。用“爱心”换“积分”,以“积分”换“奖品”,充分调动起村民的参与热情,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文明实践的内生动力正不断增强。如今,南海越来越多村(社区)推广积分制模式。

在丹灶镇罗行社区,“墟游记”等系列艺术乡建活动常态化展开。

在丹灶镇罗行社区,“墟游记”等系列艺术乡建活动常态化展开,广泛发动了艺术家、企业家、年轻人、村民群众参与共创,不断增强全民文化涵养、科学素养、美学修养。罗行艺术墟横空出世以来,正不断突破乡村发展的边界,成为人文经济发展的典型样本。

南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过程中,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道德模范等多方力量共同汇聚起来,文明阵地向文化、旅游、商业等多领域延伸,“小生意+大公益”的社区运营新模式,把政策宣传、便民服务、展示平台“一站式”送到群众身边。“资源整合”这篇大文章,不仅激活了人才“一池春水”,更实现下沉资源效益最大化。

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社会治理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南海区将两者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开展文明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将文明元素融入禁毒反诈、科普、普法、节约粮食、文明养犬、垃圾分类等各项工作中。同时,深入开展全域“创熟”行动,推广柔性治理模式和积分制管理,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基层治理的热情,营造文明有爱的社会环境。

翠颐社区营造文明有爱的社会环境。

为了深化“文明实践+”内涵,南海区还积极探索创新结合模式。以“文明实践+文化艺术”提升群众审美自觉,举办南海大地艺术节等系列活动;以“文明实践+民俗活动”唤醒群众文化自信,依托醒狮、龙舟等民俗活动打造南海“龙超”品牌;以“文明实践+宣传宣讲”提振群众精气神,利用魁星书院等阵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以“文明实践+数字赋能”增强群众服务质效,搭建信息化、智能化的文明实践平台,推动文明实践活动“上云端”……

此外,为确保文明工作落地落实,南海区将持续完善组织领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典型带动等机制,强化组织保障。通过三级书记抓文明实践、引入第三方开展“公益+低偿”服务、鼓励社区设立慈善基金等方式,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坚实保障。南海区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文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宁、邓美球 通讯员李惠萍、陈小昭、林淑珊

相关文章

    云南新增16个蛇伤救治分中心,昆明市分中心设在延安医院

    9月5日,由云南省医学会主办,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承办的“2025年云南蛇咬伤救治新进展学习班暨第三届西南蛇伤救治论坛”在昆明举办。云南省共16家州市医疗机构成为蛇伤救治分中心,其中,昆明市分中心设在昆明市延安医院。来自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的260余名从事急诊、重症医学及蛇伤救治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

    生于1987年、北大毕业,宗立冬当选新职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据宁夏日报客户端消息,8月30日上午,在中卫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马秀兰当选中卫市人民政府市长,宗立冬当选中卫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齐世龙当选中卫市监察委员会主任,补选马立明、马斌、安琪、李文芳、吴金玲、张晓华、赵积旭、黄宗浩为中卫市第五届人大常委

    三亚环投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琪:在涨潮前紧急抢修西岛供水管道

    “眼睛都快睁不开了,都是强打着精神说话。”台风“剑鱼”过境三亚,三亚环农集团旗下三亚环投供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琪连续多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声音变得沙哑。这位年龄49岁、党龄18年的“供水卫士”,从8月23日部署台风防御工作到台风过后带队抢修供水设施,始终坚守在保障三亚供水安全的最前线。曾琪(中)在管

    童心寄社区!大磡儿童议事会30封信话治理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郑恺8月27日下午,大磡社区2025年儿童议事会收官活动 “童心邮局・给社区的一封信” 顺利举办。30名儿童议事员提交书信与绘画作品,总结暑假参与社区治理的收获,为历时两个月的 “童心童议,共建共治” 系列活动画上句号,也为社区治理常态化吸纳儿童视角奠定基础。​此次活动由大

    院里养鸡扰民 社区网格员入户劝说送回农村

      本报讯(记者 李涛)凌晨5时,响起一阵高亢的鸡叫,引起多位住户的不满。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一周。8月24日,社区安排网格员入户,一番耐心开导后,养鸡居民意识到不妥,将鸡送回了农村。  在河龙湾街38号院,最近总能听到鸡叫,有人打听得知,是居民马大娘在院里的空地上圈养了3只鸡。这给78岁的陈大爷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