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位于南海的翠颐社区迎来一个特别的读书节。当天,一场公益3D立体书展+一起读诗读书活动,让50多位小朋友、居民沉浸式文化体验。这是翠颐社区文明实践站链接资源,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探索社区运营模式,推进社区文明建设常态化的又一缩影。
当前,佛山市提出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深化社区(小区)的文明建设常态化,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辅相成,必须融合起来、统筹推进。”在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看来,南海要全面推广柔性治理模式,用好文化在价值导向、情感疏导、关系塑造上的柔性力量。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是“柔性治理”的深刻内涵。在这方面,南海诞生如翠颐社区类似的多个典型案例,以文明实践激发的工作亮点频出,如推动全域“创熟”,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用爱心换“文明积分”,以积分换奖品;创新村史文化赋能文明乡风建设,推进“一村一史一志”工程等等,走出了以文明实践推动基层善治的新路子。
在南海,“小阵地”也能发挥“大作用”。2025年,南海将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推进社区文明建设常态化,着力做好“四个合”文章,激发社会文明善治活力,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将文明实践全要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让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舞台上的“主角”。
典型示范:翠颐社区把文明建设融入日常肌理
翠颐社区的高楼间总是透着一股别样的温情。
比如,在这次读书活动上,3D立体书画展展出近200册,分为12个主题,有科普读物、童画故事、历史文化、地理知识等,每一本立体书都能勾起小朋友满满的好奇心,新奇好玩,拉一拉、推一推、转一转,每一个机关的设计都是一次充满趣味的“探险”。

翠颐社区一场公益3D立体书展+一起读诗读书活动,让50多位小朋友、居民沉浸式文化体验。
书展期间,社区还邀请到佛山市十大书香家庭、南海区优秀阅读推广人梁紫霞为带大家一起读诗。多元的阅读体验服务,以传统书卷与现场一起共读诗歌的形式,让居民慢慢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推进文明新风尚。
据悉,本次活动由社区“合作伙伴”提供,下一步,翠颐社区将继续从居民需求出发,引进更多组织、商家提供多元服务,以“小生意+大公益”为核心理念,满足多元群体需求,同时通过低偿收费模式,确保服务的公益性和可持续性,让“小阵地”发挥“大作用”,丰富社区空间,探索商家与社区协同发展的治理新路径,持续推进文明社区建设。
翠颐的文明亮点,远不止于此。自被确立为佛山市深化(小区)文明建设常态化试点以来,翠颐社区从队伍、活动、联动上发力,让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延伸到细枝末梢。

翠颐社区公益3D立体书展+一起读诗读书活动现场。
“我们把党员、志愿者、创熟同路人、网格员等群体组织起来,让他们化身宣传大使,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宣传教育群众。”翠颐社区党委书记关绮珠谈到,队伍常态化是文明建设常态化的基础。20个社团以及志愿服务队,810余名党员,98名楼长,60多位义教老师队伍,组成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明建设的先锋队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天台农场、小区门口、楼道里、斑马线上,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翠颐社区将人才队伍的力量用到极致。例如,作为南海区成立在职党员报到党委的试点社区,翠颐社区把810多名党员分到了12个功能性的党支部,将医生、护士为主的党支部分配到老年人较多的片区,满足居民医疗保健需求,真正把资源和力量下沉到社区。
让文明常态化,光有领头羊的力量还不够,关键在于群众的积极参与,活动常态化显得尤为重要。依托桂城街道成熟的“熟人社区”工作机制,翠颐社区通过发动小区的98名楼长,定期收集居民意见,将文明建设工作延伸至楼道。同时,发挥物业管家和两个街坊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巡查、接待工作,广泛动员各类群体在小区内常态化开展文明建设工作。

翠颐社区公益3D立体书展+一起读诗读书活动现场。
现如今,南海颐景园的街坊会在每周二、周六下午,以及每周四晚上还会常态化开展值班、巡查和接待,已经坚持超4年。因为有楼长和街坊会的参与,小区的矛盾都得到前置化解。同时,社区学院每年恒常公益课程超500节,服务群众达11550人次。社区学院不仅提供丰富的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还成为了居民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进一步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文明氛围的提升。
“在翠颐社区,文明不是‘要我做’的任务,而是‘我要做’的本能。”关绮珠说,当每个个体都被激发出向善的内生动力,这座社区的文明之花,便注定会常开不败。
四大合力:南海全面激活文明实践的内生动力
近来,南海区通过做好“资源整合”“治理融合”“创新结合”“机制耦合”的文章,不断推动文明实践提质拓面。除翠颐社区外,五颜六色的文明之花,还开在南海的各大社区和村居的大地上。
在桂城街道灯湖社区,“慈善+公益+治理”的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了文明实践项目化;雷锋日的“全民文明拾跑”、端午节的“旱地龙舟集福”、乒乓球羽毛球大赛的“同心协力奋勇向前”、中秋节的“邻聚灯湖情暖中秋”等各大文明实践品牌活动,已成为文明新风的最强音。
在狮山镇朗沙社区、里水镇鹤峰村,文明实践积分制将村民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等内容量化成分数指标。用“爱心”换“积分”,以“积分”换“奖品”,充分调动起村民的参与热情,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文明实践的内生动力正不断增强。如今,南海越来越多村(社区)推广积分制模式。

在丹灶镇罗行社区,“墟游记”等系列艺术乡建活动常态化展开。
在丹灶镇罗行社区,“墟游记”等系列艺术乡建活动常态化展开,广泛发动了艺术家、企业家、年轻人、村民群众参与共创,不断增强全民文化涵养、科学素养、美学修养。罗行艺术墟横空出世以来,正不断突破乡村发展的边界,成为人文经济发展的典型样本。
南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过程中,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道德模范等多方力量共同汇聚起来,文明阵地向文化、旅游、商业等多领域延伸,“小生意+大公益”的社区运营新模式,把政策宣传、便民服务、展示平台“一站式”送到群众身边。“资源整合”这篇大文章,不仅激活了人才“一池春水”,更实现下沉资源效益最大化。
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社会治理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南海区将两者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开展文明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将文明元素融入禁毒反诈、科普、普法、节约粮食、文明养犬、垃圾分类等各项工作中。同时,深入开展全域“创熟”行动,推广柔性治理模式和积分制管理,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基层治理的热情,营造文明有爱的社会环境。

翠颐社区营造文明有爱的社会环境。
为了深化“文明实践+”内涵,南海区还积极探索创新结合模式。以“文明实践+文化艺术”提升群众审美自觉,举办南海大地艺术节等系列活动;以“文明实践+民俗活动”唤醒群众文化自信,依托醒狮、龙舟等民俗活动打造南海“龙超”品牌;以“文明实践+宣传宣讲”提振群众精气神,利用魁星书院等阵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以“文明实践+数字赋能”增强群众服务质效,搭建信息化、智能化的文明实践平台,推动文明实践活动“上云端”……
此外,为确保文明工作落地落实,南海区将持续完善组织领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典型带动等机制,强化组织保障。通过三级书记抓文明实践、引入第三方开展“公益+低偿”服务、鼓励社区设立慈善基金等方式,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坚实保障。南海区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文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宁、邓美球 通讯员李惠萍、陈小昭、林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