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外办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系列活动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再过7天,“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系列活动将在济南拉开帷幕。省委外办主任、省对外友协会长蔡先金介绍友城周活动的有关情况。
一、友城周背景和重要意义
国际友好城市,是世界各国地方政府通过协议形式建立的国际联谊和合作关系的城市。友城兴起于一战后,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为消除隔阂、共促发展而建立,其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和各国人民心愿。现在山东已同106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建立702对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规模与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省委外办积极推动山东与友城扩大交流,大力开展项目、技术、人才合作,助力了双方经济发展,成就了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南张楼村土地整理等一批标杆性项目,双方人民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省委外办曾举办过诸如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世界友城论坛暨友好省州领导人大会,成果丰硕、广受好评。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多个历史节点,举办友城周活动,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举办友城周,是要搭建具有全球影响的开放平台,促进山东与友城在企业、产业、文化、市场等多领域交流对接、碰撞新机遇;同时,向世界展示山东建设成就,展示山东良好形象,吸引和链接外部优质资源,让友城合作成果更好助力发展、惠及民生。
这是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冲击、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周边工作大局的具体行动。当今世界百年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促和平、谋发展是友城结好的初衷,也是大家的普遍期盼。今年4月,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也要求同周边国家深化全方位合作。此次友城周,全力邀请周边、“全球南方”国家地方各界友好人士与会,受到广泛热烈响应,有利于巩固扩大友华力量,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吸引和团结更多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行者、行动派,以“杰出伙伴”的扩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这是服务现代化强省建设、助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务实之举。年初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对深化制度型开放作出部署。同时也看到,逆全球化浪潮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对山东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此次友城周,着力瞄准新兴市场开拓渠道,促进友城企业对接、项目合作,将有助于山东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拓宽人员和技术交流,将释放更强的开放信号、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助推全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
二、友城周筹备总体情况
此次友城周以“携手同行,合作发展”为主题,由省政府主办,省委外办、省贸促会、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联合承办,全国对外友协为指导单位,将于2025年5月26日至30日在山东举办,主会场设在济南,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枣庄市、潍坊市、济宁市、聊城市、滨州市等8市承办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
友城周启动以来,受到国内外积极呼应、热烈响应。截至目前,报名参加友城周系列活动的友城地方政府、企业商协会等各类团组达到154个,来自47个国家的120余个省、州、市,参与活动外宾总人数在900人左右。
其中有8位政要、前政要,15位省州长、议长,20位副省州长、副议长,以及一批驻华使节等高规格嘉宾将出席有关活动,凸显了活动的高端性和影响力。此外,还有商协会、留学生、外国媒体、文化团体代表以及一大批企业家,彰显了活动对友城的吸引力和覆盖面。
届时,中联部、外交部、全国对外友协等上级部门领导,兄弟省市、山东16市、相关部门及企业代表等还有约300人参加,中外总参与人员规模预计达到1200人。友城周期间,将举办启动仪式暨友好省州长对话、友城企业对接洽谈会、“感知新山东”—友城经贸合作齐鲁行等26场活动,促进山东与友城全方位、全领域精准对接交流,力争取得更大合作成果、持续扩大外溢效应。
此次友城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有关部门、地市全力支持协助,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友城周将全景展示山东与友城开放合作成果,全面展现山东开放形象和机遇,全力奏响携手同行、合作发展的时代强音,有望成为一届规模巨大、影响广泛、热情友好、亮点纷呈的国际交往活动。
(大众新闻记者 程文琪 摄影 李亚平 崔晗 策划 陈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