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徐海洋)7月1日,武汉商学院校内洋溢着童真与活力,由校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联合校工会举办的“我是小小武商院人”暑期研学营正式开启。

71名周边社区居民及教职工子女参加研学营活动。小同学们佩戴着红蓝色班级的袖章,分成两个研学班穿梭于校园各处,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文化探索之旅。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实践性学习”为特色,不仅让萌娃们感知学校历史与特色学科魅力,更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学校“四馆合一”模式在青少年实践教育中的创新。

四馆联动 家校协同育新苗
“这次活动把校史馆的历史、档案馆的知识、图书馆的科技和博物馆的文化,以及室内马场的训练项目都串起来了,孩子能一站式体验独属于武汉商学院的特色文化底蕴。”活动主办方负责人介绍,研学营依托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四馆合一”的资源优势,将分散的文化科普阵地整合成系统化的实践教育场域。校史馆的校史实物档案、档案馆的文献整理技术、图书馆的VR虚拟校园设备、博物馆的楚菜与马术文化展品、室内马场的现场观摩,共同构成了“可触摸、可体验、可互动”的学习场景,让孩子们从“校园旁观者”变身“文化参与者”。

作为家校协同育人的创新尝试,活动不仅解决了教职工暑期子女托管需求,更通过“高校资源反哺家庭”的模式,让亲子共同浸润在武商院的文化氛围中。这种“文化共育”模式,正是学校推动教职工认同归属感建设、探索“高校+家庭”协同育人的重要实践。
其乐无穷 特色环节亮点多
清晨9时,校史馆门前的签到区热闹非凡。孩子们佩戴蓝、红两色袖章分成“一班”和“二班”,开启研学之旅。

在驭马体育公园的室内马房,孩子们围在教练身边,好奇地观察马匹养护过程,当看到教练演示备马、牵马等基础动作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所有马都是站着睡觉吗?”杨笙笙提出疑问,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的汪小力老师耐心给出回复:“并不是所有马都站着睡觉。马可以采取多种睡觉姿势,包括站着睡、躺着睡、半卧着睡和靠着物体睡等。”
队伍转战图书馆4楼数字学习空间,这里成了科技感十足的“魔法课堂”。图书馆技术部的杨德涛老师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准备了一本不一样的书,带领孩子们认识书籍的“身份密码”——标题、出版社、出版年份等基础信息。小朋友们争先举手回答刚刚学到的知识。
孩子们戴着VR眼镜“走进”虚拟校园,手指轻点互动电子书就能看到楚菜烹饪的3D动画。“我‘摸’到了历史世界的老照片!”郝亦纯同学兴奋地展示着刚刚通过3D设备扫描的“历史文物”。
在校史馆探秘环节,讲解员带领孩子们穿越学校发展历程。楚菜文化的千年传承、马术运动的精神内核……孩子们一边聆听一边惊叹:“原来妈妈工作的学校有这么多厉害的故事!”当讲到特色菜品与烹饪技艺时,不少小朋友忍不住模仿起刀工手势。

“最开心的是当小小讲解员!”李沐辰举着培训证书兴奋地分享。在讲解员礼仪培训中,他学会了标准站姿与手势,分组演练时还主动向“观众”介绍校史馆里的楚菜展品。
“档案是什么?”档案馆的课程一开始,周枫老师抛出的问题让孩子们挠起了小脑袋。当她展示出学校一系列的老照片时,小朋友指着照片里的教学楼喊:“这和现在的不一样!”周老师趁机解释:“这些照片、文件就像历史的‘日记本’,把学校的故事都藏在里面啦,这就是档案的含义。”
学校为每位孩子颁发定制的“小小武商院人”暑期研学营研学证书,当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念到时,孩子们纷纷挺直腰背,郑重接过证书。
“今天的活动非常有趣,今天学到了马术文化还有档案学的一些知识。”徐梓桐说道。“我知道了爸爸的校园很大很漂亮,看到了很多小学里面没有的博物馆,了解了楚菜还有马,在图书馆学到了如何借还书籍,用VR眼镜看书,真的好神奇,我还想来。”张梦雅小朋友兴奋地说。
据悉,本次活动是武汉商学院“四馆合一”文化育人体系的首次场馆协同育人实践。未来,学校将继续整合场馆资源,开发更多适合青少年的研学项目,让高校文化科普阵地真正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教育与实践的桥梁,为“特色鲜明、行业知名”一流应用型商科城市大学建设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