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日,逢春——馆藏竹木牙雕精品展在市博物馆开展。

此次展览由市文旅中心主办、市博物馆承办。共选取20件馆藏中极具审美价值的竹木牙雕器文物展出,展品雕工精湛、形神兼备,原本朴实无华的竹枝木料,在工匠的妙手巧思下被赋予了中国古典文化中超逸深远的精神内涵,尽显“枯木逢春”的生机与隽永——这也正是该展览名称的由来。

此次展出的展品中以清·“松岩山人”铭竹刻笔筒和清·竹雕灵芝形如意最具代表性。其中,清·“松岩山人”铭竹刻笔筒,是以一节正圆的竹竿为之,构图以山石、树木为背景,采用浮雕法雕制而成。笔筒刻画的人物传神、画意深远,将隐士贤人隐居山林间的超逸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之令人仿佛置身清幽画境,极具观赏与品悟价值。

据市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钟昕介绍,竹木牙角器是以竹、木、象牙、犀角为原料的雕刻工艺品,在明、清时期达到工艺发展高峰。竹雕、木雕、象牙雕刻以及犀角雕刻,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领域中的不同门类,但往往被合称为“竹木牙角雕”,是在青铜、陶瓷、玉器和金银器等传统深厚、影响巨大的工艺门类之外的各种工艺杂项的代名词。

这几种工艺的历史都极为悠久,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它们被制作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工具、乐器等。明清时期,经过成百上千年的沉淀,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工艺完备,名家荟萃,实物遗存众多,文献记载丰富,流派层出不穷。如此,“竹木牙角雕”也成为了文人士大夫和皇家追逐欣赏的雅物,“雕虫小技”终登大雅之堂,成为了一种文化品位的象征和精神寄托。

该展览将展至10月末结束。广大市民不妨趁着闲暇走进市博物馆,在竹木牙雕的传统工艺中感受其魅力,于古趣中体悟怡情之乐。
全媒体记者 赵梓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