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星河以证航天日,向新而行东方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9:55:00    

戈壁滩的春风掠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于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划破长空,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的历史坐标上,镌刻下又一枚闪亮的中国星痕。五十五年前,《东方红》的旋律首次从太空传回地球;五十五年后,空间站“天宫”的舱门向星辰敞开。从“一曲东方红”到“三舱筑天宫”,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中国航天用“精神密码”“硬核答卷”与“中国胸怀”,书写着叩问苍穹的时代篇章。

从“一曲东方红”到“天宫筑梦”,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始终未变。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卫星划破夜空,钱学森在《工程控制论》手稿上写下的“中国人一定能”终成现实,五十五年后的同一时刻,神舟二十号指令长陈冬第三次出征,累计在轨突破200天,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驻留太空最久的“追星人”。回首杨利伟首飞时“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的铿锵誓言,行至如今航天员“半年轮换”的常态化驻留,一代代航天人用“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坚守,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熔铸进火箭的每一颗螺丝。中国航天精神如胡杨,深扎戈壁、栉风沐雨,却始终向着天空伸展枝干。

从“跟跑突围”到“领跑创新”,自立自强的“硬核答卷”愈发厚重。当神舟二十号机械臂精准捕获实验舱,中国航天员已实现单次9小时舱外作业的“太空漫步”。此次任务中,48段涡虫将在失重环境下揭开细胞再生之谜,高温超导材料若在太空制备成功,或将引发能源革命的“蝴蝶效应”。这些“从0到1”的突破,源于中国航天“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深钻交会对接技术,终打破西方封锁,用“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执着,回应着技术难题的挑战。太空不会宽容毫厘误差,历史也不会辜负每滴汗水。

从“自力更生”到“命运与共”,开放包容的“中国胸怀”辉映星河。中国空间站不仅是科技实力的象征,更是人类共享的“太空家园”。港澳航天员预计2026年首飞,巴基斯坦启动航天员选拔,瑞士、波兰等国的科学载荷即将入驻……中国航天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神舟二十号任务期间,航天员将开设“天宫课堂”,让宇宙奥秘“飞入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载人登月计划稳步推进,长征十号火箭完成试车,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进入初样试验,2025年将验证多项关键技术。航天技术从近地轨道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中国航天正以“独行快,众行远”的智慧,践行“共同探索宇宙奥秘”的倡议。

星河璀璨,照亮奋斗者的征途。神舟二十号的尾焰在夜空画上金色轨迹,这是中国航天向新而行的崛起之路,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邃思考。中国航天那抹东方红亮起于钱学森归国时穿越太平洋的海平线,如今跨越地月空间的“太空丝路”高悬天际,中国航天以“攀登者”的姿态亲身证明,真正的星辰大海,从来不是独行者的征程,而是人类共同仰望的方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赵徐颖(武汉市青山区“青评调”网评团队)

责编:袁莉莉

相关文章

    国羽13胜4负!男双剩独苗,王正行“行了”!中国公开赛25日赛程

    7月24日晚,2025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结束第2轮16进8的比赛,国羽表现出色,取得13胜4负的战绩,除了男双仅剩梁王组合外,其余4个单项均有3位/对选手晋级8强。以下是各单项战况。男单,国羽方面石宇奇、李诗沣顺利会师,王正行苦战3局淘汰李佳豪,首次闯进Super1000级别赛事8强。李诗沣直落两局淘

    麻省理工毕业,这位印度工程师来大湾区搞“黑科技”!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袁思杰 实习生顾欣宇 香港 深圳报道想象一下,人类指尖的轻触,不再局限于宏大的雕塑或巍峨的建筑,而是能在蝴蝶翅膀的虹彩纹路间游走,甚至在细胞膜的精微褶皱上书写生命的密码——纳米3D打印技术,正是这样一支点石成金的“神笔”。它以原子、分子为墨,以微观尺度为砚,突破传统制造的藩篱,在发

    海南自贸港成形起势,开放中国的生动缩影(和音)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24日 第 03 版)作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名片,海南自贸港已成为中国制度型开放的新前沿、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充分彰显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共促发展的开放胸怀海南自由贸易港确定将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封关。这不仅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

    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办

    来源:【中国文物报】7月17日至20日,“聚落与社会: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办。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家,以及中国内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高校、文博单位、科研机构等60多家单位共1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项目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智库报告解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

    从考古遗址的文明探源,到多彩非遗的活态传承;从千年古厝的焕然一新,到历史文化名城的修缮保护;从新大众文艺的生动实践,到“文化+”新业态纷纷涌现……传统与现代共生、本土与全球对话,具有鲜明主体性的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融汇、生长,为新时代新征程厚植精神根基,提供不竭滋养。“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