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67名大冶籍专家返乡组建 “医术天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1:35: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左乙辰 通讯员 程良友、陈兰英、陈帅)“听闻武汉的大专家回乡了,我特地带着母亲的检查报告赶来咨询。”4月5日上午,家住罗家桥街道的李女士搀扶着年迈的母亲,在肿瘤科专家诊台前有序排队等候。诊台边,大冶市人民医院的年轻医生徐媛,全程全神贯注地跟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伍龙接诊,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细节,难掩兴奋地说道:“能有机会和伍老师一同接诊,进行现场学习,实在是太难得了!”

近年来,大冶市在锻造“工业强市”硬核实力的同时,积极擦亮“健康大冶”的民生底色:大冶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市中医院跻身国家三级中医医院行列,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市人民医院新院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尽管基础条件日益向好,但是我们存在诊断治疗手段不够丰富,高端医疗人才短缺,学科建设薄弱等问题。”大冶市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钟战对县域医疗领域的短板有着深刻认知,“医疗‘硬件’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提升,然而‘软件’方面的提升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为解决这一“痛点”,大冶市卫生健康局、市委人才办、市工商业联合会、武汉市黄石商会、武汉市大冶商会联手作为,促成健康大冶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2025“情系家乡、助力发展”医疗专家回冶圆桌会议顺利召开,167名大冶籍专家齐聚家乡,共同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医术天团”。

活动当天,大冶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与武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国内顶尖医疗机构,签订了11项专家工作室合作协议,涵盖骨科微创技术、心血管介入诊疗、肿瘤精准治疗等前沿医学领域。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家乡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 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教授彭义香满怀深情地呼吁在外专家通过定期回乡开展手术示范、教学查房,为大冶培养本土医疗骨干;积极对接武汉的科研项目与先进设备资源,助力大冶数智化医疗建设;利用节假日返乡开展义诊活动反哺家乡。

“‘医术天团’的组建与各项合作的开展,大冶的医疗卫生事业有望迎来新的飞跃。” 大冶市委书记孙辄表示,将始终心怀感恩,全力为委员会发挥作用搭建平台、铺平道路、保驾护航;以真诚的合作态度,与专家们携手共进,推动专家帮扶模式从“单向输血”迈向“双向共赢”;以家人般的热忱做好保障工作,让委员会成为专家们施展才华的广阔“主场”,成为大家反哺家乡的温馨“港湾”。

相关文章

    直播助农燃青春热土 西山区大学生“返家乡”实践活动正式启动

    2025年7月18日,西山区“青耘中国・助农西山”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直播助农活动启动仪式暨“青年电商助农兴乡”培训活动顺利举行。此次活动聚焦“直播+助农”,旨在引导青年力量深入乡村一线,服务家乡发展,助力西山农特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启动仪式在西山区宣传片中精彩拉开帷幕,宣传片生动地展现了西山区

    邓州市举行 “优秀学子家乡行”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厚植邓州籍在外优秀学子的桑梓情怀,以乡情为纽带汇聚青春动能,以实践体验推动雏雁归巢,7月15日,由邓州市委组织部、共青团邓州市委联合举办的“优秀学子家乡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樊新生出席并讲话。启动仪式上,樊新生为2025年邓州市“优秀学子家乡行

    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4亿多人次医保跨省结算、574万托位数……“十四五”民生成绩单来了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从“十二五”到“十四五”,每5年都增长了1岁。郑栅洁介绍,从宏观上看,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

    突然烧到41℃!这病近期高发!鹤城人防着点

    “舍不得开空调,差点连命都没了。”7月5日下午武汉江汉区73岁的王先生因连续高温天气仍坚持不开空调仅靠电风扇降温,不幸中暑昏迷送医后确诊为热射病所幸救治及时,脱离生命危险据介绍,王先生一向节俭惯了,即使室外气温飙升至39℃,他仍坚持不开空调。7月5日午后,家属发现其电话久未接听,赶回家中时,他仍昏睡

    从“8848”到五常稻田 “珠峰勇士”载誉归乡

    本报讯(伊飞帆 记者李飞)一个月前,五常市杜家镇曙光村的张燕成功从珠峰北坡登顶,在海拔8848.86米的世界之巅向全世界展示了家乡特产五常大米。这位“珠峰勇士”回到家乡,立下了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的新目标。回到家乡的张燕查看水稻长势。伊飞帆 本报记者 李飞摄张燕回村受到乡亲们热烈欢迎。大家载歌载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