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突然烧到41℃!这病近期高发!鹤城人防着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06:46:00    

“舍不得开空调,差点连命都没了。”

7月5日下午

武汉江汉区73岁的王先生

因连续高温天气仍坚持不开空调

仅靠电风扇降温,不幸中暑昏迷

送医后确诊为热射病

所幸救治及时,脱离生命危险


据介绍,王先生一向节俭惯了,即使室外气温飙升至39℃,他仍坚持不开空调。7月5日午后,家属发现其电话久未接听,赶回家中时,他仍昏睡未醒,浑身滚烫并伴有抽搐。紧急送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急诊内科后,诊断为严重中暑,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中暑中最危险的一种类型。”协和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孙鹏表示,中暑并非“小病”,其发展过程通常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热衰竭,最终可进展为热射病。


一旦进入热射病阶段,体温调节系统会彻底“崩溃”,核心体温快速升高(多超过40℃),并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高达60%


“王先生的体温曾超过41℃,意识模糊、全身抽搐,已出现器官功能受损的前兆。”孙鹏介绍,急诊团队通过快速降温、核心体温监测、静脉输液等措施展开抢救,最终使其脱离危险。


无独有偶,另据《温州晚报》消息,一名卡车司机因车内高温导致体温飙升超过41℃,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医抢救,医生诊断为“热射病”。


热射病如何自救


专家提醒,高温天一定不能“硬扛”。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以及长时间户外工作人群(如环卫工人、交警等),均为热射病高风险人群。


孙鹏指出,典型热射病多发生在持续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一旦出现头晕、乏力、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要高度警惕。


“及时识别、快速降温是救命关键。”孙鹏总结现场自救方法为“二脱一擦一扇风”:脱离高温环境、脱去外衣、用冷水擦拭身体并扇风促进散热。如症状严重,应立即拨打120急救。


医务人员呼吁公众

科学用电、合理避暑

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孩子的家庭

应加强关注

及时预防中暑

莫因“节俭”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 ★ ―――

稿件来源|湖北日报 武汉发布 中国青年报 看齐综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向原创致敬

看齐编辑|冯丽娜

相关文章

    说真的,别再用饮料瓶装东西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将矿泉水瓶、饮料瓶洗干净用以储物,比如装酱油、醋等调料,大饮料瓶装米、面、粮、油等。然而,看起来环保节约的废物利用,却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隐患。01 为什么不推荐重复使用饮料瓶、矿泉水瓶?生活中,塑料制品随处可见。尽管都是塑料,但其实塑料制品之间也有差别。在塑料制品上,我们通常都能

    注意防暑!重庆再发高温橙色预警 33个地区超37℃

    第1眼TV-华龙网讯(李舒)8月26日,重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26日13:00—20:00,重庆33个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日最高气温将升至37~39℃,局地可达40℃。这些地区包括:渝中、沙坪坝、大渡口、江北、九龙坡、南岸、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渝北、北碚、巴南、潼南、合川、大

    “清凉经济”乘“热”而上 热产品、暖服务将“凉资源”变成“热钱流”

      央视网消息:虽然伏天已经结束,但全国不少地方高温仍持续不退,人们对避暑的需求也催生出不少各具特色的“清凉经济”。  上个世纪,很多城市都修过防空洞。如今,不少地方把防空洞化身为“地下避暑胜地”。在浙江嘉兴,1700平方米的防空洞里,不仅有为小朋友准备的玩具、书籍等,还有适合各类人群的健身、舞蹈等

    一份加班通告何以被网友评价为“有人情味”?

    “加班工资自每日17时起计算”“全员基础薪资上调25%”“高温补贴800元/人”……据8月16日大象新闻报道,近日,浙江金华某企业的一份“红头文件”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这份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调整加班制度,因同步配套全员加薪、高温补贴及“带娃上班”等条款,被网友评价为“有人情味”。提到加班,人们常常

    上海又登全国高温榜首!未来10天日夜连轴热,台风“杨柳”无法“送风解暑”

    今年三伏天的高温“虽迟但到”!在副热带高压的强势掌控下,未来十天,上海的高温将出现“大满贯”,将初伏未出现的高温在末伏一次性补全。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未来一段时间,本市最高气温都将维持在35℃-36℃,最低气温预计也有28℃-29℃,炎炎暑热一眼望不到头。高温天气能量充足,有时会激发午后热对流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