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岩羊的粪便,作为牛科斑羚属羊类,其粪外形与山羊粪便高度相似。”“这是赤麂,当地俗称麂子,其体型和粪便特征都与山羊相近。”“这是白鹇尾羽,雄性羽色艳丽,素有‘林中仙子’美誉。”“这是茶果樟,仅分布于海拔2300至2400米区域,现存数量极为稀少......”森林管护员李太云一边穿行一边讲解。
时值春夏之交,晨风仍裹挟着料峭寒意。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管护局的14名巡护队员背负十余斤装备,深入无量山原始丛林,开启例行巡护任务。
据景东管护局锦屏管护站站长杨华军介绍,此类大规模巡护每年开展多次:“通过对核心区实施地毯式排查,既能有效震慑偷采盗猎等违法行为,又能系统采集物种动态数据,为保护区科学管理提供支撑。”

茫茫无量山。景东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无量山内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形态各异的珍稀植物令人目不暇接。但对于巡护队员而言,这样的生态环境意味着异常艰险的行程:林下腐殖层厚达尺余,枯叶与藤蔓交织成松软湿滑的“陷阱”,每步前行都要耗费额外体力。部分路段紧贴陡坡,仅容单脚通过的狭窄小径旁就是百米深谷,必须全程保持身体重心内倾。看似粗壮的树干实则内部腐朽,贸然借力极易发生危险。面对近乎垂直的峭壁,只能依靠裸露的树根和队友协助方能通过。
巡护途中,队员会定期检查布设的红外相机。森林管护员陈袁明向队员展示监测成果:“今年初,锦屏片区红外相机成功捕捉到40余只短尾猴携幼活动影像,幼猴通体雪白攀附母体的画面极为珍贵。”
经过6小时艰难跋涉,当夕阳余晖染红天际时,巡护队伍抵达黄草坝监测站,为当天的巡护工作画上句号。
据芹菜塘管护站站长赵贤坤介绍,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和常态化普法宣传,近年来保护区内已基本杜绝偷采盗猎行为,持续数年的徒步巡护未再发现违法线索。“我们将继续守护这片净土,让无量山永远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巡护队员们的誓言在山谷间回响。(田应兰)
来源:景东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