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萍
“我会回来的,去更多城市,回来看我的师父,梁教练。”近日,在全球掀起“中国热”的“甲亢哥”小达伦·沃特金斯在直播中静静地说,一向“亢奋”的他望向窗外,神情落寞。
让这名顶级网红念念不忘的师父,就是河南省少林武术馆高级教练员梁小龙。一段不期而遇,一堂中国功夫课,让梁小龙意外走红,圈粉无数。
功底深厚、大气沉稳、谦逊儒雅,网友对他不吝赞美之词,大师、扫地僧各种称号纷至沓来。
面对如此评价,梁小龙却连连摆手:“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武术教练员,一直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武术、热爱武术。”

一场不期而遇
“欢迎大家来学习八段锦,下午3点我们在直播间不见不散。”4月3日,在位于少林寺内的武术馆见到梁小龙时,他正在录制一段直播预告,面对镜头娴熟而自然。
梁小龙所在的河南省少林武术馆已有37年的历史,少林武术从这里走向国际,世界各地众多功夫爱好者慕名前来。
被全球数百万观众围观的“甲亢哥”拜师学功夫,就发生在这儿。如今,小院里早已安静如初,但网络上的热闹还在继续,梁小龙身为“主角”,被众多网友关注。
“最近基本天天都会直播,回应网友一些问题,同时也带大家一起锻炼锻炼。”突然置身于聚光灯下,梁小龙最初有些受宠若惊,短短几天已应对自如。
翻看他的视频账号,还有不少几年前的少林功夫视频,这也是武馆借势短视频推广武术文化的尝试,但并没有太大水花。
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有剧本、没有设计的这次偶遇,却为梁小龙和武馆带来了泼天流量,他自己更连说没想到。
“那天刚下课被喊过去,就跟平时接待外宾或者团体一样,在那之前我完全不认识他。”梁小龙直言不讳,略显尴尬地笑了。
从最简单的扎马步,到少林五步拳,梁小龙一招一式、一拳一腿耐心地教,毫无作秀敷衍。其实,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以及肤色各异的功夫爱好者上千人,不管认识与否,不论是学几天还是几小时,他一贯如此。

在这场全球直播的课堂上,“甲亢哥”决定体验下少林硬功夫“开棍”。当棍子落在身上的瞬间,他疼得抱作一团在地下打滚。
“It’spain,butit’slife;It’spain,butit’sShaolin;It’spain,butit’sKungfu;It’spain,butit’syou.”梁小龙上前抱住他,几句英文惊艳众人。
“痛即是道,道即是生;痛为禅机,方入少林……”有才的网友将其二次创作译为中文,妙趣而智慧,颇具哲学意味和禅机。
看到网友评论,梁小龙直说被夸得不好意思,“当时看到他很疼,便搜肠刮肚地从自己有限的英语里,找些话去安慰他,化解他的疼痛,激发他的意志。网友的解读很精彩”。
谦逊有加,镜头外的他确如网友评价那般。在接受采访时,他反复说,这件事儿只是恰巧被我遇到,换做武馆里任何一位教练,都会这样做的。
“我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因此有机会向更多人展示中国功夫,推广武术文化,我感觉很幸运,也很骄傲。”梁小龙说。

多年痴心坚守
虽不是假日,少林寺内仍人流如织。人来人往中,偶尔传来武术馆学员们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呐喊声。记者和梁小龙一起走过训练场,他驻足看了一会儿。曾几何时,他也是其中的一员。
梁小龙生于武术世家,自小耳濡目染、热爱武术,11岁开始正式习武,师父正是自己的父亲,被誉为少林宗师的梁以全是他的师爷。
“练武就得能吃苦,不怕疼,练好一个动作得反复摔,经常浑身上下都没好地方。”年少时刻苦练功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如今被他用来激励更多孩子。
从天津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体育专业毕业后,梁小龙远渡重洋,到位于瑞士苏黎世的“瑞士中国武术馆”做武术教练。“我的‘散装’英语都是那个时候练的。”他开玩笑说。

开武馆的瑞士人罗杰·穆勒是梁小龙的师兄,非常热爱中国功夫和文化,多次来到中国跟着他父亲学武。
“罗杰对功夫的痴迷,瑞士武馆学员们的热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功夫和文化的影响力。”梁小龙说,武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是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
抱着这样的信念,他认真对待每一个学员,给他们讲中国武术的起源,讲武术大师的故事,介绍自己的家乡,建立了深厚情谊。
“我回国的时候,他们都来送我,很多人送我阿尔卑斯山水晶石,象征友谊像水晶一样永恒不变。”梁小龙回忆。
所以,当“甲亢哥”学习结束后,要给梁小龙一些钱以表感谢时,他婉拒说:“因功夫结识,我们是朋友,朋友之间不需要金钱,以武会友,天下一家……”
85后的他,已在河南省少林武术馆工作16年,日日与武术为伴,面对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的友人教功夫、讲武术。
武术对于你意味着什么?梁小龙思忖片刻说:“武术是我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武术是我的工作,我也因武术结识了很多很多的朋友,乐于让更多人了解武术、了解中国。”

跃上更大舞台
“梁师父注意休息呀,不要太累了。”“梁教练好像都瘦了。”“暑假会开班吗,我也想学功夫。”“师父好帅!”……4月7日,梁小龙的直播间里人气很旺,网友们纷纷在留言区热情互动。
梁小龙一身利落的黑色练功服,讲解少林功夫的5种基本手型,动作专业,讲解流畅,观看人数噌噌地上涨。他也带着武术馆的其他教练一起,真正把直播间变成了武术课堂。
上课、拍摄、接受采访、直播……如今的梁小龙“累并快乐着”。看到网友的关心,他特别暖心和感动;看到越来越多人因为他开始关注武术、喜欢武术,所有辛苦都被抛之脑后。

“武术不是花拳绣腿,希望更多人真正了解武术内涵,了解其中以武止戈、以柔克刚的智慧,毅力坚守、尊师重道的精神和传统等,让武术成为更多外国人解锁中国的一把钥匙。”梁小龙说。
从小小的武术馆,走到千万网友的面前,在更大的舞台上,他的梦想正逐渐照进现实。
春日的少林寺,阳光恣意、生机盎然。梁小龙拿着手机,边拍边走,带着更多人走进春天里的河南、走进春天里的中国。
编辑手记
以武为媒 讲好中国故事
扎根文化旅游基层单位武术馆,梁小龙用真诚这个必杀技,将世界目光聚焦少林寺、聚焦中国功夫;塔沟武校坚守22年,让少林功夫从春晚走向世界……在这个全球互联的时代,中国武术不再仅是拳脚功夫,更成为一种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对话方式;中国功夫不仅是老外翻跟头的奇观,还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
从少林寺的青砖灰瓦到千万网友的手机屏幕,从“甲亢哥”的疼痛体验再到直播间里的全民跟练,从传统功夫到融合多种元素,武术正以新的姿态走进人们的视野。
无论是塔沟功夫小子,还是梁小龙,以及更多默默无闻的武术教练,他们始终以传承者的姿态,让更多人感受武术的力量与智慧。正如李小龙所言,传统武术必须像水一样,既能深潜于文化根脉,亦能奔涌向时代浪潮。塔沟功夫小子、梁小龙们的使命,就是让武术的薪火,照亮更远的地方,用武术打开一扇窗,让人看见窗后更丰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