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李恩成、孙万灵参加“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花鸟画名家邀请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4:20:00    

海,是永恒的凝视者,亦是流动的边界。当花鸟画遇上海洋,传统笔墨中含蓄的“小景”骤然舒展为浩渺的“气象”——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邀约当代花鸟画名家名作临海展出,既是对海子诗意的视觉转译,更是对东方艺术自然观的一次深度叩问:在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处,花鸟画如何以笔墨重构生命的诗性栖居?

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当代觉醒

传统花鸟画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内核,而当代创作在延续这一基因的同时,赋予其批判性视角。艺术家不再局限于文人隐逸的寄情,转而以平等的姿态与自然对话——艺术家笔下的荒原枯荷、候鸟迁徙,皆以生态诗学为底色,将“天人合一”升华为对生态平衡的呼吁。在气候变化与物种危机的背景下,花鸟画成为生态意识的视觉载体,以笔墨为媒介,唤醒对自然尊严的敬畏。

笔墨维新:个体的精神突围

当代花鸟画挣脱了“梅兰竹菊”的程式化符号,转向个体经验的自由书写。钢筋水泥与野花的并置、水墨偶然性与数字媒介的碰撞,构成城市化进程中挣扎与韧性的隐喻。艺术家以水墨的不可复制性,抵抗人工智能时代的同质化浪潮,在技术理性中重拾“灵光”。这种创作既是自我存在的确认,亦是对机械复制的温柔抵抗。

东方诗性:文化基因的激活

全球化语境下,花鸟画成为本土文化基因的守护者与转译者。如,没骨花卉以朦胧色彩消解物象边界,延续道家“虚静”哲学,却以情绪化设色回应现代焦虑;胶东半岛的浪花与礁石融入画面,将地域符号升华为人类共通的生存隐喻。传统文人画的“雅趣”被转化为公共精神符号,在守正与创新间,构建起东方美学的当代范式。

物我两忘:生命的诗性呈现

当代花鸟画的终极追问,在于以艺术抵达生命的超越性。狂放笔触捕捉鸟雀的瞬态,实则以“动”显“静”,在喧嚣中寻觅禅意;残荷、裂石等意象的凝视,并非沉溺衰败,而是呈现创伤中的重生之力。这种对残缺的凝视,恰是当代生存困境的镜像,艺术成为废墟之上重建诗意的诺亚方舟。

当代花鸟画的内在精神,犹如古树新生:根系深扎传统土壤(天人哲学、笔墨精神),枝叶向现代性风雨伸展(个体表达、生态关怀)。它拒绝简单的复古或西化,而是在“守”与“破”的张力中,构建独特的东方美学范式——以自然为镜,照见人性的幽微;以笔墨为舟,渡向精神的彼岸。当海风拂过这些作品,我们或可听见文明的启示:在物欲与技术膨胀的时代,艺术依然是诗意栖居的锚点。

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

2025年4月

主办单位: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烟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烟台市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4月8日——4月27日

展览地点:烟台美术博物馆(烟台画院)第一展厅

相关文章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智库报告解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

    从考古遗址的文明探源,到多彩非遗的活态传承;从千年古厝的焕然一新,到历史文化名城的修缮保护;从新大众文艺的生动实践,到“文化+”新业态纷纷涌现……传统与现代共生、本土与全球对话,具有鲜明主体性的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融汇、生长,为新时代新征程厚植精神根基,提供不竭滋养。“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

    “园林游”人气旺!可园博物馆这样接住暑期流量

    今年以来,可园博物馆人气持续攀升。1-7月,总参观人数近80万人次。进入暑期,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参观热度再创新高。今年7月以来,仅半个月时间参观人数已达5.8万人次。市民游客们在游览中感受岭南园林独特魅力,体验传统文化无限活力。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园博物馆全面启动“莞一夏”和“潮流一夏・乘高铁・

    教育早餐荟 | 北京43个校内博物馆暑期对外开放;豆神教育因未及时披露多起诉讼事项被罚230万元

    【1】教育部高校资助热线7月15日开通7月11日,教育部发布消息,2025年暑期,教育部将继续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为大学新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提供资助政策咨询与帮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属高校同步开通热线电话。【2】北京中招志愿开始填报7月11日,北京市教委发布消息,中招志

    从“一朵黄花”到“一路生花”

    来源:山西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 黄花是大同云州区的农业主导产业。如今,这里的“小黄花”长成了“大产业”,激发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澎湃动能。前不久记者采访时看到,大同正深挖黄花文化提升产业软实力、以科技赋能勇闯国际市场、以全链升级带动富民增收,三产融合,一朵朵小黄花让乡亲们的生活“一路生花”。山西台记者

    红色基因铸魂、绿色产业赋能——抗联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机

    央视网消息:1940年2月23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在濛江雪原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用男儿血性和钢铁意志,在白山黑水间,铸就中国人永远挺立的精神丰碑。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靖宇县,这片因英雄得名的红色热土探索出“红色基因铸魂、绿色产业赋能”的发展路径,让抗联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