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河南许昌建安区:发展红薯特色产业 走出“薯”光下的致富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2:50:00    

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张潘镇城角徐村,一片红薯田正悄然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城角徐村以红薯产业为核心,从红薯苗育种到红薯产品深加工,盘活了土地资源,增加了村民收入,成为当地城乡融合发展的亮眼名片。

2025年5月11日,记者走进薯道农场看到,这里连片的薯苗随风轻摇,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薯田管理作业,当下正是红薯生长的关键时期,任何一个细节都要精准把控,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好收成,让当地村民鼓起腰包。在这里工作的工人徐鸽子对此深有感触地说:“我在这农场干活,每个月有固定收入,还能学到种植技术,回去我也准备包点地种点红薯。”

薯道农场掌握了先进的育苗技术,从苗源上面开始精挑细选,严格把控质量与数量,红薯种苗育苗基地每年可育苗3600万棵对外销售,科学的育苗方法,保证了薯苗的健壮,为红薯后期的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薯道农场负责人徐克兵总结工作成果时说:“我们农场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越做越好,也能带动附近的村民就业,2024年,我们农场带动附近村民就业达到6000余人次,实现人均增收约5000多元。”

红薯虽小,做好了却是个大产业,薯道农场的红薯,一部分直接供应市场,凭借其香甜的口感、丰富的营养,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另一部分则经过深加工,制成红薯干、红薯淀粉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了附加值。村民在家门口实现 “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就业,村民不仅腰包鼓了,生活品质也显著提升。

徐克兵谈及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说,接下来,他们农场将持续扩大红薯的种植面积,优化红薯的选品结构,延伸红薯的产业链,让农旅相结合,使城角徐红薯这张名片越来越响。

红薯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张潘镇提供的全方位支持,张潘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灌溉管网、硬化田间道路;组织农技专家开展“田间课堂”,帮助农户解决红薯种植中的难题;还帮助农户对接商超、电商平台,打通销售渠道。从单打独斗到集体共富,薯道农场的实践折射出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

张潘镇组织委员、统战委员赵梦梦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深化党建+产业融合,持续推进红薯、辣椒、烟叶等经济作物规模化种植,打造张潘镇特色农业招牌,让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记者/程林

编辑/郭彩霞

责编/李晓宇

审核/张江岭 李敏

监制/张向朝

相关文章

    2025电子商务大会将于9月10日在北京开幕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2025电子商务大会将于9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观众可通过服贸会官网、官方公众平台等途径进行预约。预约时,先选择参观日期,然后进行实名信息注册认证和购票预约。大会现场,预约观众凭购票时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刷证并经身份证人脸比对成功即可进入会场。作为中国国际服务

    2025年青海土族安昭纳顿活动开幕

    土族刺绣展示。西海新闻记者 祁晓军 摄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吴梦婷)8月23日,2025年青海土族安昭纳顿活动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开幕。活动通过文艺演出、非遗展示、产业融合成果展等方式,呈现了互助县“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成效。安昭纳顿活动是土族人民展示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的平台,丰富的活动内容体现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合水: 科技赋能甜糯玉米 产业兴旺百姓增收

    眼下,合水县太白镇的甜糯玉米迎来丰收盛景。沉甸甸的玉米棒压弯了秸秆,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喜人景象的背后,是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水所需、国投所能”帮扶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引进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昔日“靠天吃饭”的零散农田,如今已蜕变为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近日,记者走进太白镇莲

    向海图强 谋求“三变”

    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正式结束。当数百艘渔船解缆启航,南海的波涛之下,一场远比捕捞作业更加深刻的海洋产业变革,已在南澳悄然发生。海洋经济的未来,在于从传统的索取者转变为现代的管理者和增值者。南澳以其“三变”,标志着一种更可持续、更富智慧的蓝色文明在此蓬勃生长。一变,以高质量规划为引领,变避风港湾为现代化

    破圈后的生存之道:2025博鳌文商旅暨康养大会圆满落幕

    在宏观经济稳步复苏的大背景下,传统行业壁垒逐渐消融,“融合”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在融合之后,如何持续创造价值?当空间、内容、技术与服务交织重构,既有竞争力能否在未来继续发挥效用?8月14日,2025博鳌文商旅暨康养大会圆满落幕。本次大会聚焦“繁荣与共生”,汇聚文商旅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