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正式结束。当数百艘渔船解缆启航,南海的波涛之下,一场远比捕捞作业更加深刻的海洋产业变革,已在南澳悄然发生。
海洋经济的未来,在于从传统的索取者转变为现代的管理者和增值者。南澳以其“三变”,标志着一种更可持续、更富智慧的蓝色文明在此蓬勃生长。
一变,以高质量规划为引领,变避风港湾为现代化产业枢纽。2022年底,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正式启动,概算总投资超4.3亿元,主要用于建设防波堤、码头、港池航道疏浚等公益性基础设施,标志着南澳从传统渔港向现代化渔港经济区的跨越。
目前,汕头南澳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已完成项目投资超2亿元,正逐步推进项目预制构件、云澳渔港岸线修复、港内疏浚、码头、防波堤等工程建设,不仅为渔船提供避风港湾,更通过“智慧渔港”系统实现船舶监管、渔获溯源、港区管理等数字化升级,为海洋产业集聚提供硬件支撑。
二变,以科技硬核突破资源桎梏,变“望天收”为“智慧牧”。8万吨级智能养殖工船“森海先锋”号的入驻,宣告了“移动牧场”新阶段的开启。它能够逐水而居、避灾而行,将农业生产中的“看天吃饭”变为工业体系中的“精准可控”。
与此同时,“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融合创新,实现了“绿电”与“绿渔”的共生共荣,展现了跨产业协同的无穷潜力,将生产的疆域从近岸推向了广袤的深蓝,为海洋经济装上了强大的“科技芯”。
三变,以全链思维重构产业价值,变原料供应为全链增值。加工冷链基地的建设投产使绿鳍马面鲀走向更远的销区,“一剥一洗、一分一装、冷链锁鲜”之间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树立了品牌,连接高端消费市场。
联农带农的加工技术推广模式,为冷链加工厂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来源。更重要的是,通过标准输出、技术共享和品牌赋能,将分散的农户纳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龙头企业与个体渔民的价值共创与利益共享。
从无度索取到和谐共生,南澳的耕海智慧核心在于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立足当下成就,更需放眼未来格局。南澳将继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不仅要引进科技重器,更要培育本土研发力量,在苗种、装备、饲料等关键环节掌握核心技术。同时,深化三产融合模式,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海洋文化旅游,让蓝色经济释放出更大的乘数效应。
陈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