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聚焦深圳文博会】
非遗面塑里“立体化”蝶变的敦煌文化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本届深圳文博会上,一件长2.4米、宽1.4米、高0.8米的面塑作品《观无量寿经变》,成为甘肃主题馆里备受瞩目的文化瑰宝。
这件作品由甘肃广电传媒集团旗下甘肃广电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平凉市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凯精心创作,是用古老的非遗面塑技法立体再现敦煌榆林窟第25窟《观无量寿经变》中的壁画精华,让观众领略敦煌佛教艺术和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观无量寿经变》面塑作品气势恢宏、非常吸睛——
无量寿佛结跏趺坐于金刚宝座,观世音、大势至分列左右,供养菩萨姿态各异,环绕四周。殿前歌舞平台上,鼓笛共鸣,管弦齐奏,伎乐与迦陵频伽共舞;后部重楼高阁,回廊并出,大殿高耸。上有飞天绕华盖,下有童子戏莲池,再现了豪华宫廷园林内,一派歌舞升平的极乐盛景。
榆林窟第25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是依据《观无量寿经》绘制的。
“这幅壁画是敦煌最精美的经变之一,保存非常完好,是研究敦煌佛教艺术和古代建筑的宝贵资料。”杨凯介绍说,《观无量寿经变》面塑作品,是在深度融合非遗面塑技艺与佛教经变画艺术基础上的创新之作,旨在让观众全方位、立体化感受敦煌文化的深厚底蕴。
为了让作品更加完美,杨凯先后多次赴敦煌参观学习。“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仔细研究了壁画中的每一个细节,历时一年多创作了这部作品。”他介绍说,作品注重保留非遗面塑的塑形精巧、色彩丰富等特点,同时融入现代审美元素,使得作品既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具备现代艺术的时尚感,不仅让非遗面塑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敦煌文化的传播与普及探索了新的路径。
“这不再是简单的技艺复制,而是让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审美的新生命。”仔细看过《观无量寿经变》面塑作品后,湖南参展商岳先生惊叹不已。他说,作品既保持了面塑艺术的传统特色,又通过现代设计理念使其更具视觉冲击力,实现了传统非遗的创造性转化。
“这真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化和收藏价值的作品,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了匠人们对技艺的极致追求。”来自广西的参观者张先生连连赞叹。
“我们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新路径,通过搭建广电优选电商平台,吸引和集聚了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希望通过‘非遗+科技+传媒’的模式,让沉睡的文化遗产活起来、走出去。”甘肃广电传媒集团展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合作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更多新路径。”
责任编辑:王辉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