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技术 新需求 新空间——从中国国际环保展看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9:46:00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题:新技术 新需求 新空间——从中国国际环保展看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新华社记者高敬

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暨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日前在京举行。这一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生态环保企业、业内专家等参加,共商产业新局,共话低碳未来。当前,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状况如何?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将此次活动作为一个窗口,可以观察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

新技术赋能产业提质升级

在展馆里,一个绿色的智能油桶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广西循环集团工作人员介绍,企业将这些带传感器的智能油桶放在工厂、4S店等产废单位,帮助其规范收集、存储废机油等危险废物。每一只油桶可与广西危险废物收运“一张网”信息服务平台联网,实现危险废物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在广西,像这样的智能油桶,已经布放了一万多个。

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一直备受关注,各类涉及危险废物的环境违法问题时有发生。推进全过程信息化环境监管是破解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的重要抓手之一。这正是新技术赋能生态环保产业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展会上,环境智能机器人、空气质量智能监测站房、新能源无人控藻船等新技术、新产品集中亮相。

“5G技术、数字环境、AI技术等在生态环保产业界深入人心,数字未来已经成为现实。”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说,传统的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材料等,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双碳”工作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生态环保产业在智慧化升级、集成化改造等方面面临新要求。

他表示,要在数字赋能方面下大力气,统筹国际国内先进资源、技术、装备和人才,把创新作为生态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尽快把先进技术变为现实生产力。

新需求牵引产业体系优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曲久辉介绍,目前,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已形成覆盖水、大气、固废、土壤、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的工程、技术、装备与服务体系,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2万亿元。同时,生态环保产业逐步从传统的末端治理模式向全链条全过程减污降碳和清洁生产深度延伸,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升级。

在活动中,面对众多生态环保企业和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兴赢一下子提出多项需求——

作为糖料产地,广西每年数百万吨蔗叶的燃烧影响空气质量,急需加强蔗叶的综合利用以减少污染;作为有色金属之乡,广西的喀斯特地貌给地下水污染管控带来挑战,急需建立精准溯源和土壤修复技术体系;为治理海洋污染,广西急需研发天空地海一体化的海漂垃圾智能监管平台……

各地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发展各异,对生态环保技术的需求更加多元、更加精细。这既是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空间和机遇。

在业内人士看来,面向美丽中国建设,减污降碳、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污染物治理以及一些新兴技术融合创新的应用,将成为新的产业发展空间。

新市场拓展产业前景广阔

与展厅里展示的各类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专业设备不同,万华生态集团展示的是一块块装修板材和一套厨房、卫生间的样板间。

万华生态集团董事长郭兴田介绍,企业用秸秆等一年生的短周期农林剩余物替代木材,生产无醛添加人造板,不仅缓解了国内木材供需矛盾,也起到了降碳固碳作用。同时,企业发力绿色工业化定制整装,把家庭装修的集成墙体、吊顶、衣柜等部件进行精益智造和集成,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从国内市场看,从传统的末端治理到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再到促进百姓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生态环保产业的市场正逐步拓展,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从国际市场看,曲久辉介绍,目前众多拥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生态环保企业发力“走出去”,垃圾焚烧发电、水务等领域骨干企业成功“出海”。在全球绿色转型的浪潮中,中国生态环保产业逐步实现从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建议,要以全球合作拓展产业空间,鼓励中国生态环保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绿色投资,与世界共享中国技术、标准和解决方案,与各国共建低碳产业链,让绿色成为全球复苏的底色。(完)

相关文章

    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办

    来源:【中国文物报】7月17日至20日,“聚落与社会: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办。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家,以及中国内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高校、文博单位、科研机构等60多家单位共1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项目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智库报告解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

    从考古遗址的文明探源,到多彩非遗的活态传承;从千年古厝的焕然一新,到历史文化名城的修缮保护;从新大众文艺的生动实践,到“文化+”新业态纷纷涌现……传统与现代共生、本土与全球对话,具有鲜明主体性的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融汇、生长,为新时代新征程厚植精神根基,提供不竭滋养。“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

    确认了,即将影响广西!提醒:这两天出门多穿红色衣服!

    【来源:南国今报】我国上一轮大范围高温刚过没几天新一轮又来了!!20余省区市将遭受高温“烤验”影响范围约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部分地区40℃高温不熄火今天白天高温这把火“燃烧”蔓延把广西地图“烤”得通红有近一半的国家观测站最高气温超过35℃贺州市以37.1℃拿下高温冠军昨天广西气象台就发布了高温四级预警

    人民日报推送视频点赞“中国白”!

    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7月15日讯(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小芬 通讯员 林婉清 文/图)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专题视频《福建德化白瓷 惊艳世界的“中国白”》,聚焦泉州市德化县白瓷艺术的千年传承脉络与当代创新实践。镜头之下,德化白瓷既延续着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使者”的荣光,以如玉胜雪的质感

    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即将召开,深市规模最大的芯片ETF天弘(159310)连续三日获资金净流入

    7月14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芯片板块开盘小幅回调。相关ETF方面,截至发稿,芯片ETF天弘(159310)跌0.28%,溢折率0.17%。成分股方面,华润微、寒武纪-U、瑞芯微、沪硅产业、恒玄科技、紫光国微等股涨幅居前。据Wind金融终端,截至7月11日,芯片ETF天弘(159310)年初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