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经验种地→数据种地 多地科技赋能助力粮食丰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09:47:00    

眼下,全国粮食生产进入关键期,各地抢抓农时,科技赋能,为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当前,各地冬小麦陆续进入灌浆期。今年,河北冬小麦种植面积3300多万亩,在邯郸,当地建设的智能田间监测站,实现了从“经验种地”到“数据种地”的转变。农技人员通过数据化平台显示的苗情、墒情等信息,为种植户提供精准的“一喷三防”作业指导。江苏3600多万亩冬小麦进入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在东台,依托智慧化农场服务平台,农户对小麦虫情实时监测,实现统防统治,目前全市已投入400多台无人植保机开展飞防作业。在山西河津,植保无人机安装了双离心喷头,使药液雾化更细,有利于小麦叶片吸收。

东北玉米等农作物播种进入高峰。眼下,吉林省玉米播种已过半,在通榆,搭载导航系统的播种机来回奔忙。今年,通榆大面积推广精准密植技术,提升玉米成活率。在黑龙江富裕县,当地采用大垄双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提高作物产量,全省玉米、大豆等旱田农作物的播种已超4900万亩。

南方水稻移栽加快推进。重庆荣昌、四川达州等地,大力推广机械化插秧,不仅大幅提升作业效率,还让秧苗的株距、行距更加规范,有利于秧苗后期的通风、采光和生长。云南红河今年新引进的超级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移栽,相比于传统水稻品种,超级杂交水稻穗大粒多,有较强的抗倒伏性,能有效提升水稻产量。江西南昌把水稻秸秆加工成可降解的肥料,用于秧苗培育,既绿色环保还降低了育秧成本,培育出的秧苗也更加粗壮。目前,江西全省早稻播栽面积超过1800万亩。

相关文章

    AI赋能开原工业“智变”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型

    AI焊接机器人彻底改变了传统焊接作业模式。受访者供图本报讯 记者赵天乙报道 当AI技术与传统工业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开原,答案正逐渐清晰。走进辽宁华原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台台AI焊接机器人正在有序作业,它们精准定位、高效焊接,成为推动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双提升的“秘密武器”,也为开

    他日行2万步,“缝补”城市道路

    张孝站做着施工前的准备。本文图片均由王嘉彬、黄訸摄撬开地砖、重刷水泥、安装回原位……7月13日下午,市市政设施中心的道路养护工人张孝站正在中山东路修补“脱胶”的人行道地砖。和工友密切配合。锥形桶、警示牌等醒目的标识早就在路边码放整齐。此时艳阳高照,时不时还会飘下几滴“太阳雨”,把张孝站的衣裳和脸打湿

    “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输送天然气突破1000亿立方米

    这是“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黑河首站的空冷器(7月9日摄)。记者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取得稳定进展。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建成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和“四大能源通道”东

    凉山电网上演高空版“速度与安全” “穿针引线”跨越钢铁动脉

    “最后一根绝缘杆精准锚固!时间:20点20分!比原计划整整提前40分钟!”6月18日晚,成昆铁路上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电网建设关键战役——凉山西昌经久二110千伏工程N29至N31区段跨铁路架线封网作业,由四川凉山供电公司成功拿下!这标志着工程中最具挑战性的“跨越钢铁动脉”任务圆满完成。直面“地狱模

    人工智能进校园,如何显身手(深阅读·关注人工智能)

      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人工智能自习室里,学生在自主学习。  何 啸摄(人民视觉)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课堂。  新华社记者  马  宁摄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在水一方小学使用智慧体育硬件设施帮助学生练习跑步。  曹建雄摄(影像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