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光明日报评论员:追思先烈,铭记历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9:54:00    

又是一年清明至。每逢此时,伴随着蒙蒙细雨,无限感念总是自心底油然而生。

《岁时百问》有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作为延续千年的文化符号,清明既是亲近自然、种瓜点豆的农事节气,也是中国人祭拜祖先、表达感恩的重要节日。这一天,人们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感受节律,通过对先人的追思体悟生命,通过同历史的对话激荡情怀,彰显着中华民族古今一脉、天人合一的内在追求。

从哪里来、向何处去,是每一个人都绕不开的人生课题,也是每一个民族必须回答的深刻诘问。中国人历来有着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而清明正是这样一个驻足回望、寻根溯源、抚今追昔的时刻。

最不能忘怀的,是那些饱含血泪苦痛的历史记忆,是那些为国家、为民族捐躯赴难的英雄先烈。近代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无数革命先辈和人民英雄高擎信仰的火炬,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篇。他们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永远指引我们前行的精神灯塔。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的节点,缅怀英雄先烈的事迹与品格更显意义重大。

追忆先人、铭记历史,不仅是对往昔的梳理,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前人留下的家风教诲、风骨功绩,影响并塑造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而读懂世事的兴衰往复,明白一切的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唤醒心中对和平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

从“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的哀思,到“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的感怀,从“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的眷恋,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欢欣,清明的丰富意涵,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生命观、家国情。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清明节俗也发生着新的变化——绿色低碳、简约文明的祭扫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在放风筝、簪柳枝、荡秋千之余,踏青赏春也有了更加多样的打开方式。古老节日因与时俱进而有了新的气象,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就蕴藏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融中

山河日新,家国永念。对历史最好的纪念,莫过于接续前行。在这个气清景明的美好时节,让我们将思念化作希望,积蓄力量,拔节向上,继承先辈未竟的事业,努力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创造更多无愧历史、不负时代的光辉业绩!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智库报告解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

    从考古遗址的文明探源,到多彩非遗的活态传承;从千年古厝的焕然一新,到历史文化名城的修缮保护;从新大众文艺的生动实践,到“文化+”新业态纷纷涌现……传统与现代共生、本土与全球对话,具有鲜明主体性的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融汇、生长,为新时代新征程厚植精神根基,提供不竭滋养。“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

    唐健辉:太行深处的历史回响|新华走笔

    新华社分享页

    共起生命之舞,舞剧《孔雀》将在广州迎来第700场巡演

    记者获悉,经典舞剧《孔雀》将于7月9日—12日再度亮相广州大剧院,并将在此迎来自公演以来第700场的演出。为庆祝这一重要时刻,7月8日晚杨丽萍将携主演团队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举行“《孔雀》700场纪念活动”。《孔雀》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持续刷新着中国现代舞剧的演出纪录。此次广州站演

    迎雪而舞的“孔雀”演绎涅槃之美

    杨丽萍出演冬之篇章。 图片由深圳滨海艺术中心提供南都讯 记者黄璐 中国舞蹈艺术的巅峰之作——2022版舞剧《孔雀》,在席卷全国创造50场巡演场场售罄的盛况之后,将于2025年7月3日至5日,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上演。本次演出最受瞩目的焦点,无疑是总导演、灵魂人物杨丽萍将亲自披挂上阵,特别出演全剧最为深

    《汴京听风录》:以文学想象打开宋辽谍战大戏

    作家南飞雁日前出版了新作《汴京听风录》,并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发式。《汴京听风录》围绕澶渊之盟后的宋辽西夏关系展开,聚焦北宋仁宗时期的政治博弈。通过皇城司(北宋特务机构)、辽国刺机局、西夏翊卫司等多方势力的明争暗斗,展现表面和平下暗流涌动的谍战风云。作者基于《辽尚书左仆射中京留守贾师训墓志》中“其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