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发布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光明日报评论员:追思先烈,铭记历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9:54:00    

又是一年清明至。每逢此时,伴随着蒙蒙细雨,无限感念总是自心底油然而生。

《岁时百问》有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作为延续千年的文化符号,清明既是亲近自然、种瓜点豆的农事节气,也是中国人祭拜祖先、表达感恩的重要节日。这一天,人们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感受节律,通过对先人的追思体悟生命,通过同历史的对话激荡情怀,彰显着中华民族古今一脉、天人合一的内在追求。

从哪里来、向何处去,是每一个人都绕不开的人生课题,也是每一个民族必须回答的深刻诘问。中国人历来有着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而清明正是这样一个驻足回望、寻根溯源、抚今追昔的时刻。

最不能忘怀的,是那些饱含血泪苦痛的历史记忆,是那些为国家、为民族捐躯赴难的英雄先烈。近代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无数革命先辈和人民英雄高擎信仰的火炬,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篇。他们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永远指引我们前行的精神灯塔。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的节点,缅怀英雄先烈的事迹与品格更显意义重大。

追忆先人、铭记历史,不仅是对往昔的梳理,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前人留下的家风教诲、风骨功绩,影响并塑造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而读懂世事的兴衰往复,明白一切的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唤醒心中对和平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

从“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的哀思,到“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的感怀,从“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的眷恋,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欢欣,清明的丰富意涵,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生命观、家国情。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清明节俗也发生着新的变化——绿色低碳、简约文明的祭扫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在放风筝、簪柳枝、荡秋千之余,踏青赏春也有了更加多样的打开方式。古老节日因与时俱进而有了新的气象,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就蕴藏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融中

山河日新,家国永念。对历史最好的纪念,莫过于接续前行。在这个气清景明的美好时节,让我们将思念化作希望,积蓄力量,拔节向上,继承先辈未竟的事业,努力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创造更多无愧历史、不负时代的光辉业绩!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重返历史现场》新书发布会暨“侨界记忆丛书”启动仪式在中图举行

    8月23日,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华侨华人文献收藏研究中心主办的《重返历史现场》新书发布会暨“侨界记忆丛书”启动仪式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重返历史现场》是吕伟雄历时八年撰写的回忆录,由中国华侨出版社于2025年6月出版。全书以亲历者视角,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侨务工作的

    外交部:日本应该以诚实态度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

    8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24日外交消息人士透露,对于9月3日将在北京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及阅兵仪式,日本政府已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及亚洲各国不要参加。日本通过驻外大使馆等向各国称,此次中国的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呼吁各国谨慎考虑。

    有一种胜利,叫历经苦难依然胸怀大爱(新作速评)

    来源:人民日报纪录片《心安何处》海报。资料图片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的纪录片《心安何处》,记录日本战争遗孤的生命轨迹,以独到的个体叙事切入宏大历史,兼具情感温度与历史厚度,为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描绘了生动影像画卷。纪录片以平行蒙太奇穿梭中日两国,将日本遗孤个体命运的错

    今天,重温胜利时刻,再品深圳人熟悉的这句话

    这是《锐视角》专栏的第256期。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01“日本投降矣!”80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头版用超大号的五个铅字,向全国人民宣告这一重大消息。这一天,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图源:新华社自1840年,第一

    晋台沪青少年民乐交流音乐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 李静)8月9日,“唱响两岸 情满三晋”2025晋台沪青少年民乐交流音乐会在并举行,以音乐为媒搭建跨越海峡的情感桥梁,为晋台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音乐会包含“民族魂 三晋情”“海峡情 宝岛美”“申城风 金山韵”三个篇章,山西、台湾、上海三地的青少年同台献艺,通过器乐演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