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鹤庆县:建立“五项机制” 推进乡村振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7:01:00    

2023年以来,大理州鹤庆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建立“五项机制”,强化统筹调度,压实工作责任,落实资金保障,加强督促考评,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全县114个行政村进行全覆盖整治提升,着力打造2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开展三年行动,人居环境、文明乡风、乡村治理、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成效,促进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双培养”机制,筑好乡村人才“蓄水池”。一是加强村(社区)干部培养。坚持把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每年组织全县117个村(社区)干部开展1次全员培训;深化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行动,2024年从村(社区)干部中招收“专升本”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员21名。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储备,2024年,从普通高等教育应届毕业生中招录基层治理专干58名,优先充实到“千万工程”示范村。二是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强化培育“提”技能,2024年,举办政策理论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6期,培训2060人次,培养认定297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示范“立”标杆,2024年,评选培养农业领域“鹤阳兴农科技名人”5名;实施鹤庆县银铜器全产业链人产融合发展“一县一品”示范创建项目,成立鹤庆银器产业学院,举办2024年银铜器锻制领域技能大赛,评选“鹤阳名匠”10名。以师带徒“促”成长,大力培养“鹤庆银匠”劳务品牌带头人,树立品牌代言人、务工模范,采取“师徒培养”方式,开展产品研发设计、研学培训,草海镇罗伟邑村民李福明获评2023年度“中国非遗年度人物”,鹤庆县技能人才李陆静、杨铃波在2024年首届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珠宝加工组)中分别获金牌、银牌。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着力培育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建立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志愿服务机制,装点绿美乡村“新风景”。一是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制”模式。草海镇彭屯村把每月18日、25日两天定为全村志愿服务集中清扫日,每户1人参加乡村清洁,每人每次积2分,村民凭积分在村内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以积分兑换为激励措施,让群众在环境整治中有获得感。二是实行“志愿服务+绿美村庄”模式。金墩乡邑头村文明自然村推行志愿服务“2+N”义务工制度(“2”指村庄保洁、沟道清理两个固定内容,“N”指义务植树、季节性看山、卫生监督、交通秩序维护、政策法规宣传等义务服务),发动群众绿化美化庭院,拆围见绿,在房前屋后广泛种植迎春花。积极创建“美丽庭院”“平安家庭示范户”“最美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村庄呈现出果园硕果累累、菜园瓜果飘香、墙角鲜花浪漫的新风貌。三是实行“志愿服务+保洁员”模式。西邑镇七坪村每户每年出资200元环卫费,聘请2名环卫人员,每天清扫两个村民小组,定期负责村庄常态化保洁。三年行动开展以来,29个示范村共组织发动志愿者5806人次,完成绿化面积24080㎡,植树4016株,改造提升小花园84个、小菜园350个、小果园48个,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个、绿美村庄2个,州级绿美村庄160个。

建立乡村先进典型选树机制,评出文明乡风“先锋榜”。建立完善村级道德评议会,每半年开展1次评议活动,对全村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助人为乐、尊师重教、团结友爱、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行为进行评选表扬,对不讲诚信、传播迷信、铺张浪费等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每年开展1次“孝子贤媳”“五好老人”“好邻居”等先进典型和美丽庭院户选树活动,通过召开表扬大会、颁发奖状等形式,褒扬先进、批评后进,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

建立“中心户长”制,搭起服务群众“连心桥”。乡村治理是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治理单元,直接关乎社会和谐有序。从2024年5月开始,在17个示范村中推行中心户长制,以10—15户为单位,推选1名能力强、威信高、想干事、善作为的党员或群众为中心户长,在中心户长户大门口设置公示牌,亮明其身份、联系户及工作职责,构建“乡镇党委—行政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中心户长—联系户”的五级乡村治理组织体系。以“中心户内无矛盾,户长身边无纠纷”为目标,中心户长将群众组织发动起来,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员、致富指导员、文明示范员、困难帮扶员、矛盾调解员的作用,实现一人带一片、一片带一村,激活基层组织“神经末梢”。全县已有68个行政村推行“中心户长”制,推选出中心户长2163名、联系农户37496户。中心户长作用发挥情况由其所在地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长负责考评,中心户长根据考评所得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户长,由镇村设置荣誉公示牌张榜公布表彰。

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鼓足农民增收“钱袋子”。一是企业联农助力园区发展。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组织农业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请进来”招商活动,引入深圳春沐源、云南花当家、中创弘楚、红河小棕熊等18户农业龙头企业到鹤庆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建成小白龙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广厂房式、合作社式、居家式等人员聘用模式,为周边群众提供长期务工岗位。截至目前,有26家企业入驻小白龙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户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费138万元、就业岗位550余个、务工收入2000余万元。抢抓洱海保护产业转移、沪滇协作机遇,投入1.2亿元在8个乡镇建成存栏奶牛300头以上标准化奶牛规模养殖场9个,固定就业1300人,提供灵活工位3万个,直接惠及农户4500户,年集体经济收入近1000万元,年群众增收近1.5亿元。二是户户联合带动群众增收。各村因地制宜推广蔬菜、兰花等“庭院+种植”项目,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建立“点对点”指导服务机制。依托大理五丰高原农业有限公司发展蔬菜产业,运用“公司+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民规范化种植葱蒜、茭白、西兰花等蔬菜6.5万亩。组建现代设施蔬菜生产经营联合体,建立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机制,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向银行贷款,社员投入风险金购买生产物资,构建了农户、合作社、企业利益共同体,2024年,蔬菜产量7.6万吨,产值4.42亿元,户均增收1800元。六合乡松园村通过“党建+鹤阳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模式,把“庭院经济”作为村产业发展突破口,把大雪素种植做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265户花农加入合作社,入社股金52980元,带动全乡900多户种植兰花,2024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小兰花”成为六合乡的“致富之花”。三是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务工收入。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11928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618人次,全县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52万人,兑付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1077人107.7万元。抓实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建成1个零工市场、9个就业驿站,行政村、自然村等多个就业网点,形成零工市场“1+9+N”建设服务模式。(供稿:中共大理州委政研室 执笔:施光荣、张学贵、李泽钧)

(责任编辑 沈艳)

相关文章

    海锅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91.74%

    【海锅股份: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91.74%】财联社4月24日电,海锅股份(301063.SZ)发布一季报,一季度营业收入4.40亿元,同比增长4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4.74万元,同比增长191.74%。营业收入增长系报告期内各业务板块订单增加且新增产能陆续释放所致。

    西双版纳州队将代表云南出征全运会气排球混合组比赛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气排球项目(男女混合组)预选赛在浙江绍兴落幕,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行业体协的代表队同场竞技,赛程紧凑,对抗激烈。由西双版纳州选派组成的云南省气排球混合组代表队凭借顽强拼搏和稳定发挥,先后战胜传统劲旅江苏队、山西队,以小组第一身份强势出线;在淘汰赛阶段击败火车

    鹤庆县:建立“五项机制” 推进乡村振兴

    2023年以来,大理州鹤庆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建立“五项机制”,强化统筹调度,压实工作责任,落实资金保障,加强督促考评,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全县114个行政村进行全覆盖整治提升,着力打造2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开展三年行动,人居环境、文明乡风、乡村治理、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成效,促进了县

    德惠市:环境整治再发力 打造高颜值乡村

    年初以来,德惠市菜园子镇阎家坨子村积极行动,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聚焦"清脏、治乱、增绿、提质"目标,紧盯卫生死角,对全村道路、公共空间等区域进行彻底的卫生治理,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在德惠市菜园子镇阎家坨子村记者看到,一台挖掘机正在作业,并与其他车辆相互配合,对公共空间以及房

    让“小阵地”发挥“大作用”:文明建设常态化的南海实践

    4月20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位于南海的翠颐社区迎来一个特别的读书节。当天,一场公益3D立体书展+一起读诗读书活动,让50多位小朋友、居民沉浸式文化体验。这是翠颐社区文明实践站链接资源,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探索社区运营模式,推进社区文明建设常态化的又一缩影。当前,佛山市提出要发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