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学生追星遭套路,老爸账户一夜蒸发9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0:09:00    

冒充公检法诈骗不仅“杀伤力”强,还“不讲武德”——专盯“特殊”群体下手。

甬派联合市反诈中心在4月8日发布的《反诈周周见》中,已对这类电诈进行过深度科普。其中就重点提醒宁波家长,要看好自家的娃并给予充分的反诈教育,因为冒充公检法诈骗已盯上了他们。

这不,4月14日警方又通报了一个典型案例。

孩子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本文图片由各地公安提供

4月10日深夜,吴先生(化姓)在家中接到了来自警方的反诈劝阻电话。起初,他是一头雾水,想着自己没有与陌生人网聊过啊,怎么可能遭遇电诈。将信将疑的他登录某银行手机APP查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吴先生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资金少了9万多元。

吴先生猛然想起10岁小女儿刚刚以“查学习资料”为由借用他的手机,问题应该就出在这。追问之下,孩子哭着说出了实情——追星惹出来的祸事。

原来,孩子在刷小红书时,收到一条陌生私信。对方声称认识某位当红明星,可以安排他们微信互动。作为一个小粉丝,孩子瞬间心动,并在对方的“指导”下,顺利添加了“明星”的微信。

孩子兴奋地发了好几条消息过去,满心期待着能得到回复,结果等来的却是“噩耗”——又有人联系她,称其给“明星”发的消息过多,构成骚扰,如不配合解决,就会有“警察”上门。

其中一笔转账。

“骗子通常会找个理由说事,然后称不配合就会被‘警察’抓走坐牢,以后上学、工作都会受影响,还会留下一辈子抹不掉的案底!”反诈民警说,这个套路就是骗子欺负孩子社会阅历不足,用各种方式“控制”她。

孩子被吓哭后,对方又通过视频通话进一步恐吓:“你现在马上把家长手机拿过来,按我说的做,否则警察马上就上门抓人!”

在骗子的遥控指挥下,孩子用爸爸的手机分多次转账。整个过程中,骗子还要求孩子删除所有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试图掩盖痕迹。获悉真相后,吴先生拨打110报警。

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与针对成年人的冒充公检法诈骗相比,针对孩子的骗局相对简单一点,没有什么线下取现并转移、海外安全账户、手机NFC等套路。它就是‘欺负’孩子反诈经验薄弱。”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孩子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早在今年1月,镇海区反诈中心就发布过相关提醒。之后的2月25日,市反诈中心更是进行过紧急预警,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及反诈教育,防范此类新型骗局。

市反诈中心2月25日发布的紧急预警。

它的套路通常是这样的——

第一步,冒充身份,威胁恐吓。孩子上钩后,骗子会通过电话、微信等手段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严肃语气告知孩子涉嫌某案,已违法犯罪,若不按其指示就要抓他父母等。并且,骗子会说出受害者的身份信息来获取受害人信任,让其陷入恐慌,失去判断能力。

第二步,制造恐慌,切断联系。诈骗分子通过语言威胁,并以公检法之名再突破受害人心理防线,然后声称调查办案需要等,并要求受害人不能告知父母等亲属。

第三步,诱导转账,删除记录。受害人一旦上钩,骗子就会要求孩子按照步骤下载指定的APP、拍照、提供验证码、二维码等,引导其将钱转至指定账户。最后,还会要求受害人把相关聊天记录、APP等删除。

防范策略,我们再来“复习”一遍——

家长一定要设置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支付密码。并且,要定期更换,取消“免密支付”,不要轻易向孩子透露。

同时,加强反诈教育,是不被骗的重要举措。家长平时一定要经常告诫孩子,上网时不要胡乱点击网站链接或下载APP,天上不会掉馅饼。同时,公检法机关不会在网上办案,也不会要求别人将钱转账到所谓“安全账户”或“保密账户”等。

还有,被骗后孩子怕被家长责骂,往往会瞒着不说,结果错失黄金止损时间。因此,家长要教导其学会主动承担,这样才能避免下次再犯。另外,一定要告诉孩子,生活中遇到困难要及时向家人求助,不要试图隐瞒或者自己硬抗。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张静 郑炫妤 林梦娇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