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中华大地不乏名山大岳,南宁青秀山自有一番好风景。漫步山间古道,古木参天掩映亭台楼阁;登上始建于明代的龙象塔远眺,邕江如带,青峰叠翠,城市拔节向上。一座山与一座城,历史遗存、自然生态与现代文明零距离拥抱、交融共生。
在“中国绿城”南宁,青秀山恰似一枚碧玉镶嵌中央,一片深绿与城市天际线连成一体,为城市中心留下一大片热带雨林。这是自然馈赠的“绿肺”,更是千年邕州文脉的见证者。
雨林之山
海拔289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8%,一件13.54平方公里的翠色长衫披在城郭——青秀山在市中心筑起一个“天然氧吧”。
雨林秘境内,青翠的苏铁叶折射出历史的微光。“年复一年的坚守中,濒危物种重焕生机,也让自己的生命与自然共鸣。”许恬说。
2012年,广西大学农学院毕业生许恬来到青秀山。他所在的苏铁保护团队从抢救几株古树到繁育几万株后代,实现了苏铁的野外回归。
刚入职青秀山,许恬常常怀疑自己:“山上好多植物都不认识,以前学的是农业作物和病虫害,那么多上千岁的苏铁我怎么能管好呢?”
渐渐融入班组,他看到班长李蓉种出直径2.89米的大王莲,看到青秀山管委会副主任李德祥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成功救治了半边茎干都腐烂了的苏铁王……
“一步步钻研怎么能更快更大规模地繁育苏铁,一年年积累,如今苏铁园有了近5万株的苏铁苗。”许恬说。
在青秀山这座庞大的“活体自然博物馆”里,近万种植物在山水间编织着生命经纬,林间动物踏过腐殖质铺就的地毯,赤腹松鼠在交错的树枝藤蔓间追逐光影,200多种野生鸟类在树冠层演奏着美妙的旋律。
这座南宁人的“诗和远方”其实并非天生丽质。早期的青秀山,是一座以松树、大叶栎等速生经济林为主,结构单一且生态脆弱的林场。
枯枝落叶处理后通过改良土壤的方式回归绿植,雨水被海绵设施驯养成听话的径流,断流泉眼利用山谷低洼进行生态调蓄重新喷涌……在速生林场到秀美森林奇迹的蝶变中,凝结着守护者的心血和汗水。
几十年,青秀山实现了从生产木材的林场向国家5A级景区的蝶变。在绿意盎然的苏铁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科普志愿者石坚正为游客讲解苏铁复杂的生理结构与独特的生长习性,他信手拈来,游客听得津津有味。“这种‘涨知识’的喜悦,不知不觉间就完成了从敬畏自然到保护自然的传递。”石坚说。
“通过发展赏花经济、夜游经济、文体经济,研发推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植物文创、餐饮品牌,青秀山实现景区旅游从单一‘门票经济’向‘二次消费’转型,有效拉动了文旅新消费。”青秀山管委会副主任黄春妹说。
兰园、叶子花园、樱花园、黄花风铃园、水生花园等四季花潮次第涌动,青秀山每年入园游客量从不到10万人次增加到近900万人次,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
文脉之山
青秀山文创商店的纪念章以青秀山连绵起伏的山形轮廓为背景,正面是“阳明先生过化之地”的石刻与王阳明先生像,上方刻着“知行合一”。纪念章设计者陶民建说,其设计灵感来自青秀山撷青岩上那块“阳明先生过化之地”明代石刻。
“那是个阳光斑驳的午后,我在青秀山古道调研,不经意间发现了那块石刻。岁月的痕迹爬满了石面,字迹虽已斑驳,却依旧散发着古朴与庄重的气息。”陶民建说。
青秀山不仅以生态价值滋养城市,更承载着千年人文积淀,成为城市文化地标。
山道石阶上,苔痕如远古文字般蜿蜒。董泉、龙象塔、箫台、观音禅寺、水月禅院……名士风骨、传世诗章,从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传播胜地到延续至今的祈福文化与养生传统,这座“文脉之山”始终是南宁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原乡。
丰富历史文化遗存让青秀山厚重而有魅力。青秀山书院里,文化讲座、艺术展览、研学活动一场接着一场。以文化为媒,青秀山风景区深化对外交流传播,不断扩大与东盟国家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合作。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青秀山都会接待东盟和其他国家政要及客商参观。
去年4月,来自越南的33家旅行社考察团到青秀山开展踩线活动时,被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所吸引。“随着中越两国友谊不断增厚,越来越多的越南游客希望能够亲身感受广西的美丽风光和独特文化。”越南永久国际旅行社营销总监黎文儒说。
文化重塑着青秀山消费场景。“三月三·歌圩山歌对唱”“千人古筝演奏”“壮家千年会鼓表演”以及非遗体验、少数民族体育竞技等极具传统经典和民族特色的盛大演出,吸引各地游客蜂拥而至。冰箱贴、钥匙扣、帆布袋、扇子、纪念币等近100款旅游类文创产品,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旅游消费体验。
如今,一条令人期待的青秀山古道文化恢复工程项目正在进行中。该项目将整合古道与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条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旅游线路。
“青秀山古道具有承载文明交流、见证民族文化进程与历史记忆的重要文化价值,修复完成后,将与龙象塔、董泉等景点形成‘历史+自然’的独特游览线路,为南宁增加新的文化名片。”古道文化恢复工程项目负责人张学春说。
活力之山
随着新春灯会、南宁夜花园等多个夜游项目和产品的推出,青秀山开启了夜晚赏花、观灯的新潮流。日览夜游、四季赏花、文创潮玩……青秀山释放的溢出效应越来越多。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青秀山的林间小道,总能看到张建国老人矫健的身影。“每天6点上山,沿着环山步道走一圈,呼吸新鲜空气,听着鸟儿叫,比啥保健品都强。”张建国在这里结识了一群老友,每天相约爬山,分享家长里短、养生心得,晚年生活充实而幸福。
对李晓妍来说,青秀山水还是帮助她找到了另一半的“红娘”。
“去年那场脱单音乐会,舞台灯光打在花海背景上,太浪漫了。互动环节里我俩分到一组玩游戏,就这么看对眼了。”李晓妍说,她和爱人春日赏花、秋日登高,在四季变换中爱意升温。
为更好地营造市民的温馨家园,景区推出越来越多的暖心措施:20元门票的5A级景区,“一票制”到底;持续销售多年的年月卡,让游客直呼“性价比超高”。
作为城市里的自然景观核心,青秀山是连接城市与自然的关键节点。“经营一座山,联动一座城发展,近年来青秀山在更大范围、更深领域融入城市发展,为南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绿色动力。”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春梅说。
“青秀山不但拓展了生态功能和增加了文旅产品供给,还逐步与周边的方特东盟神画园、广西民族博物馆、孔庙、邕江沿岸公园等串珠成链,打造成南宁市新的更具活力的文旅集聚区。”王春梅说。
夜游项目的开发也让青秀山点亮了城市夜经济。
“之前举办的荧光夜跑活动太酷了!沿途布置了荧光打卡点,大家都装扮得超炫,边跑边玩,感觉不像是锻炼,倒像是参加派对。”华灯初上,韦辉与他的骑行夜跑小队准时开启他们的运动时光。动感的音乐、闪烁的车灯,与山林的静谧相映成趣。
“山上路况好、路灯亮,还有专门的自行车绿道,每次下山,身心‘松绑’,一天工作的疲惫感全无,工作生活找到了完美平衡,这就是青秀山给我的幸福感。”韦辉边擦汗边说。
当暮色浸染龙象塔尖,青秀山依然涌动着不息的活力。在这里,每一片绿叶都似乎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每一朵花都绽放出诗意的美丽。这座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山,把古老的年轮化作城市跳动的绿色脉搏,让每个奔走的人,都能在某个抬眼的瞬间,与永恒的自然诗意重逢。(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童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