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揭阳市的普宁市、揭东县两地作家协会作家欢聚一堂,就文学创作、会务工作进行交流。南海作家罗惜坤应邀出席并分享了他近年来的文学创作经历,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活动现场。
出生于1971年的罗惜坤是土生土长的普宁人,学生时代喜欢写作。1990年怀揣初中毕业证到佛山市南海区谋生至今。打工之余,他不忘文学梦初心。1999年参加为期一年的佛山市青年作家培训班后,在时任班主任、佛山知名作家何百源的指导、鼓励下,开始尝试创作散文、诗歌、小小说等,偶有作品发表。罗惜坤笔名“竹节”,定居南海,2024年11月创建南海区竹节汇社文学传播工作室,是《河南文学》、南海融媒签约作家。现为四川省小小说学会理事、佛山市作家协会理事、南海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南海区桂城文学协会会长;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中国散文学会、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

罗惜坤在交流会上分享。
交流会上,罗惜坤以自己2024年年初创作的一篇小小说《打赏》为例,介绍了该作品从差点被杂志编辑淘汰到首发后,又先后被两家省级期刊转载的体会。
《打赏》以一位爱好文学创作的企业副总经理为主体线索,描写该公司的同事、下属纷纷打着交流文学的名义,经常借机亲近副总经理。一天,该副总经理在一名下属的建议下还开通了个人文学公众号。荣升总经理至退休前,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得到众星捧月般转发、点赞、打赏,有良知的总经理意识到后,马上取消打赏功能,退休后,公众号转发、点赞慢慢减少。
杂志编辑收稿后婉转地告诉罗惜坤,小小说写得很好,但不能刊发,并交流了作家要树立守正创新的创作使命感。他对《打赏》进行修改后,该作品首发于2024年第2期《佛山文艺》,在没有投稿的情况下,又先后转载于2024年第4期《微型小说月报》和2024年第8期《传记·传奇文学选刊》,并于2024年荣获南海区群众文艺创作(文学类·小说)银奖。
罗惜坤感慨,创作每篇文学作品,都应该求异创新,并赋予时代使命感。作品涉及揭露社会不良现象时,更要花费精力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进行谋篇布局,发扬传承时代精神,让不良现象在作品感染下得到纠正,给予读者启迪。
罗惜坤还交流了文学体裁创作方向和投稿心得。他表示,以前自己什么文学体裁都喜欢写,也热衷于向各个自媒体平台和公众号投稿。六年前在加入区、市作家协会后,他把创作方向重点定在散文和小小说两种文学体裁,并开始收藏报刊投稿邮箱,分析各种报纸副刊、杂志用稿风格和特点,有方向地投稿,上报上刊率收效明显,提升了自己的创作热情。
同时,罗惜坤还分享了每次写好一篇初稿后,会等三五天再作修改的心得。他表示,每篇作品不管修改多少次,自己都会保存修改过的作品。如去年他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初稿近一万个字,经第十次修改定稿后,只剩七千字左右。“这样每次修改、保存的好处有两点,其一是可以再次学习对比,其二是有时侯还可以把修改删掉后的词句作为另外一篇作品的词句。”

活动大合照。
南海区作家协会主席吕啸天表示,区作协历来鼓励南海作家“走出去”与兄弟单位进行文学交流,罗惜坤此次受邀参与揭阳两地作协文学活动,既是代表了他个人,也是代表着南海作家这个文学集体,希望日后可以有更多的南海作家利用自身能量,积极“走出去”或“引进来”,为促进南海文学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文/南海融媒记者马一右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