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正在检查。
每年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是世界强直性脊柱炎日。今天,鄞州区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公布一组接诊数据——该院每年接诊约3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中八九成是年轻人。
21岁小伙像个“生锈的机器人”
“感觉自己像个生锈的机器人,翻一个身剧痛无比。”21岁小伙小胡身高一米九、体重100公斤,从两年前开始,持续的腰背部疼痛令他备受折磨,尤其到了深夜,剧烈的疼痛更是让他辗转难眠。他到当地医院骨科检查,MRI提示为双侧骶髂关节炎,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疼痛稍有好转,但夜里依旧难以入睡;尝试了针灸拔罐,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小胡陷入绝望。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胡遇到了鄞州区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张章医生。张医生敏锐地察觉到小胡的病情并非关节炎那么简单。随后,小胡到鄞州区第二医院完善了检查,最终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且病情已发展到中期。
“隐形杀手”专挑年轻人下手
小胡的经历并非个例。鄞州区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数据显示,该科每年接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约300例,80%-90%为20岁至40岁的人,其中因忽视症状而延误治疗的患者不在少数。
刘伟丽副主任医师特别指出,很多人误以为强直性脊柱炎是“老人专利”,事实上它格外偏爱青年男性,尤其是20岁至30岁人群,男女患病比例约为3:1。此外,有家族病史,比如父母患病或者携带HLA-B27基因的人群,面临的风险也更高。
“它的症状也远不止‘腰疼’这么简单。”刘伟丽表示,在疾病早期,患者会出现反复腰背痛、胸痛,夜间疼痛加剧,晨起时身体僵硬,仿佛被“钉在床上”,而活动后症状会有所缓解,这与腰椎间盘突出明显不同。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越休息疼痛越重,并且疼痛会时好时坏,在阴雨天、劳累后加重。随着病情发展,脊柱可能逐渐融合,失去灵活性,患者走路时会略显佝偻。
还有部分患者会伴发虹膜炎、肠道炎症甚至累及心脏和肺部,有些患者首次发病表现为虹膜炎,眼睛发红、疼痛、畏光流泪,之后通过进一步检查才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科学应对避免关节“石化”
“影像学检查是重要手段。”鄞州区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李声东主任介绍,B超或者MRI可以帮助早期发现病情。血液检测方面,HLA-B27基因筛查很关键,约90%的患者该项检查呈阳性,同时炎症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也具有参考价值。当然,最终还需要风湿免疫科医生通过症状、体征进行综合专科评估。
“虽然强直性脊柱炎目前无法根治,但科学治疗能够控制疾病进展,避免关节‘石化’。”李声东主任提醒广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是“葛优瘫”,每坐1小时就得起身活动,避免脊柱长时间固定;保暖至关重要,寒冷容易诱发疼痛,秋冬季节一定要护好腰背;营养也不能忽视,补钙可以防止骨质疏松,多摄入有助于抗炎的食物。
此外,还要注意心理调适,因为焦虑会加重疼痛,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治疗,定期评估,因为大部分患者关节发炎、修复、骨化的过程反反复复,只有这样才能不让关节“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