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济南腊山河西路北延工程涉铁段桩基正式开钻,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建设阶段。目前,市政段建设进展顺利,整体施工进度已达总工程量的70%,各项工程节点均按计划高效推进,预计2027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腊山河西路北延道路建设工程作为西客站片区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南起德州路,北至济齐路以北550米,全长1.67公里,按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项目涵盖道路、桥梁、排水等六大核心工程。
该项目是二环西路至齐鲁大道3.4公里范围内唯一跨越京沪铁路的南北交通大动脉。项目通车后,从济南西站到医学中心、美里湖片区的通行时间缩短为10分钟。

同时,腊山河西路北延是济南市“中优”“西兴”战略布局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被列入全市重点工程计划。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显著提升西部城区的交通互联能力,缓解二环西路与齐鲁大道的交通压力,为济南西部城区发展提供重要交通支撑。
“三大难点”挑战重大工程
腊山河西路北延工程现有施工场地北邻京沪铁路三、四线,南侧紧靠小清河北路、南水北调暗涵及小清河,施工区域近似三角地,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场地和临时设施布置难度极高。同时需协调交通导改,保障周边市民出行。

转体桥跨越既有京沪铁路三、四线,需在“天窗点”内开展作业。同时,施工期间必须确保铁路运营安全,技术难度高、协调难度大。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级战略工程,其供水安全不容有失。为避免施工对南水北调箱涵造成危害,将采用先进、有效的监测技术,对南水北调箱涵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收集工程动态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所需的数据,从而使南水北调箱涵处于稳定状态,进而保证供水安全。

万吨转体桥创山东之“最”
腊山河西路北延创下了万吨级转体桥新纪录,技术突破领跑全省。
其中,涉铁段主桥采用单塔中央索面斜拉桥结构,桥长278米,桥塔高78米,桥面宽33.8米,需同时跨越京沪铁路三、四线,小清河和南水北调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风险极高。

施工中,项目人员创新采用预制墩底转体施工工艺,实现75°大角度转体。转体跨度达136米+136米,转体重量约5万吨,创下山东省在建转体桥跨度最大、重量最重的双项纪录,展现国内领先的桥梁施工技术水平。
面对京沪铁路繁忙运营和小清河生态保护的双重挑战,项目团队严格把控施工安全,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控制转体精度,减少对铁路线路干扰时间;采用桥梁预制施工工艺,实现施工期间对小清河周边“零污染、零破坏”,体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桥梁设计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也融入现代美学理念,桥塔线条简洁有力,桥面兼顾通行效率与城市景观需求。
三项举措保障工程进度
济南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专项工作组,与铁路部门、属地政府、南水北调、小清河等相关单位紧密协作,高效推进前期手续办理、施工方案审批和铁路设施保护等工作。

同时,创新运用三维建模技术通过三维建模,将施工方案以直观的三维形式呈现,使项目各方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方案内容,避免因二维图纸的局限性导致的理解偏差,确保施工方案科学可行。
涉铁、市政分段施工采取“市政段先行、涉铁涉河段攻坚”的施工策略,稳步推进工程建设,全力保证腊山河西路北延早日通车。
记者:柴颖颖 编辑:俞丹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