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优化营商环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7:5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昺南 成利军 通讯员 郑研博

4月2日,记者从济源高新区了解到,近年来济源高新区坚持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创新动力活力。截至目前,济源高新区已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6家。

在不久前入选河南省2024年度第二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河南济高矿山机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史传凯介绍:“近年来,高新区通过对扶持政策的精准推送、多层次的专题培训和观摩交流以及全流程的跟踪服务,为我们实施技改项目、打造智能车间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生产的矿用DWX型单体液压支柱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济源示范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舞台,济源高新区多措并举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在营造创新氛围方面,积极宣传和开展科技申报服务,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等“双创”活动,持续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开展创新实践;在建强创新平台方面,建成高新双创加速器(一期),打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河南省众创空间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研发机构(平台)53家;在提升产学研合作方面,充分发挥北京化工大学河南技术转移中心、郑州大学济源研究院、河南纳米材料中试基地等平台优势,推动企业与其加强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创新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专精特新’是我们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法宝,我们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过550万元,占营业收入5%左右,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5项,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拥有专利5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龙兴钛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志说:“目前,我们正在谋划实施总投资1000万元的年产200吨纳米二氧化钛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将进一步提升钛功能材料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济源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6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49家,涵盖先进金属材料、电子信息、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成为促进济源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