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过了廿,随之而来的立春、小年,让年味儿更浓了。
街面上,车多人多了起来,年货,节礼,催促着人的脚步。春节,传统意义上的年,人们还是真过。
我随着老伴,走进了熙来攘往的人群。
刚刚在一个摊位前站定,便看到了本族哥哥,他快人快语的性格,唤着我的名字,问买点什么的话,看见正走下三轮车的嫂子,我忙不迭的打着招呼,也回应了哥哥。
看上去瘦些的嫂子,依然精神,她在一个摊前,仅是白条鸡就买了四只。我猜想,大概是买来当作年礼的吧。
站在一旁的哥哥随口和我说:
“我可不管家的闲事,都是你嫂子自己操持,她愿怎么买就买吧。”
看一眼哥身宽体胖的样子,就知道是不操心的命。
我与哥嫂招呼声,便离开了。
我和老伴是步行的,总能躲过堵了的车辆,与有骑行工具的人比,我俩还庆幸了一回,老伴冲着拥挤的人群说:
“得亏没骑车出来。”
我看着手里提着的年货,轻轻地笑笑。
商场,菜店,超市,转了一遍,我俩手提的货物重量,却也能够承受。这也符合老伴的一贯作风,少而精,只是东挑西拣的费时费力,我也只好耐着性子等待着,眼睛多看些周围的人或事,让自己少些急躁心烦。
放假的孩子们,小的随着父母,任性的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一点也不理会大人的任何提示或是阻止。在我眼里的半大小子丫头们,显然更理性一些,男孩豪爽大气,女孩轻柔细致。
看着他们,心生好多羡慕,这群赶上好世道的孩子,那一张张无忧无虑的脸,大方的花钱,随意的购物,让我心里感叹着!
我的耳边响起了一首歌谣:
“糖瓜辞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
歌谣虽然久远,我的脑海里清晰的浮现出一个又一个的画面。
我们那一代人,可不是父母骄惯出来的孩子,国穷,家贫,年三十那顿饺子,能吃上麦面做的,就知足了,就别说要花、要炮了。
那个时代的我们……
女孩站在卖纸花的货担前,大多数是光看不买,村子里谁家的女儿偶有买一支花儿,不知道羡慕嫉妒了多少人。
男孩们喜欢的鞭炮根本买不起,家境好点的买挂鞭,年里,那个男孩便成了被追捧的对象,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后总有伙伴跟随,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总会盼着求着人家有鞭的孩子放一个鞭,仅仅是为了听那一声鞭的爆响声。
沉浸在回忆中的我,还是被老伴唤了回来。
“唉呀,又瞎想嘛了?”
她的话里,到也没有多少责怪的意思,我赶紧收敛了心神。
看着老伴买东西的样子,既佩服她的精明,也烦她的算计。年货,她绝对不会多买的,依她的话说,买多了没用,所有店铺商场都不关门,吃的东西,还是现买的新鲜。我乐的不参与,由她做主便是了。看着我俩手里不多的几样东西,真的还有点意犹未尽。她却执意不买了,我便随着回了。
年货,分在我俩的手,乐得轻闲,走的自在。节前,老伴还会购置年货吗,只是一闪的念,我却不由自主的默笑起来,这样的事,还是让乐意做主的人去想吧,不是吗!
冬阳露出了微笑的脸,我感受到了些许的暖。
年,又近了一天。
二零二一年二月六日
庚子年腊月廿五